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低温性能评价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2 高温性能评价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2.3 改性沥青的应用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沥青复合材料改性机理概述 | 第15-18页 |
1.3.1 SBS改性沥青 | 第15-16页 |
1.3.2 橡胶粉改性沥青 | 第16-17页 |
1.3.3 火山灰改性沥青 | 第17-18页 |
1.4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8-20页 |
1.4.1 材料的性能指标 | 第18页 |
1.4.2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 | 第18页 |
1.4.3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4.4 复合改性沥青微观理论研究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复合改性沥青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0-35页 |
2.1 实验材料 | 第20-26页 |
2.1.1 沥青 | 第20-21页 |
2.1.2 集料 | 第21-24页 |
2.1.2.1 粗集料 | 第22-23页 |
2.1.2.2 细集料 | 第23页 |
2.1.2.3 矿粉 | 第23-24页 |
2.1.3 橡胶粉 | 第24-25页 |
2.1.4 火山灰 | 第25-26页 |
2.2 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26-35页 |
2.2.1 沥青胶浆性能试验方法 | 第26-29页 |
2.2.1.1 动态剪切实验设备及原理 | 第26-28页 |
2.2.1.2 弯曲梁流变实验设备及原理 | 第28-29页 |
2.2.2 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试验方法 | 第29-32页 |
2.2.2.1 车辙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29-30页 |
2.2.2.2 小梁弯曲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30-31页 |
2.2.2.3 水稳定性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31-32页 |
2.2.3 复合改性微观机理试验方法 | 第32-35页 |
2.2.3.1 压缩试验方法及设备 | 第32-33页 |
2.2.3.2 微观形貌表征方法及设备 | 第33-35页 |
第3章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研究 | 第35-56页 |
3.1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配比 | 第35页 |
3.2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性能试验分析 | 第35-54页 |
3.2.1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针入度的测定 | 第36-40页 |
3.2.2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延度的测定 | 第40-43页 |
3.2.3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软化点的测定 | 第43-47页 |
3.2.4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弹性恢复的测定 | 第47-50页 |
3.2.5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动态剪切流变试验的测定 | 第50-53页 |
3.2.6 复合改性沥青胶浆小梁弯曲试验的测定 | 第53-5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4章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| 第56-70页 |
4.1 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| 第56-58页 |
4.2 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设计 | 第58-59页 |
4.3 路用性能试验研究 | 第59-68页 |
4.3.1 高温性能试验 | 第59-62页 |
4.3.2 低温抗裂性能试验 | 第62-64页 |
4.3.3 水稳定性试验 | 第64-68页 |
4.3.3.1 浸水马歇尔试验 | 第64-66页 |
4.3.3.2 冻融劈裂试验 | 第66-68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5章 复合改性机理分析 | 第70-85页 |
5.1 压缩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70-76页 |
5.2 改性机理分析 | 第76-84页 |
5.2.1 SBS对沥青的改性作用 | 第76-77页 |
5.2.2 橡胶粉对SBS沥青的改性作用 | 第77-78页 |
5.2.3 火山灰对SBS沥青的改性作用 | 第78-81页 |
5.2.4 火山灰和橡胶粉对SBS沥青的复合改性作用 | 第81-82页 |
5.2.5 复合理论分析 | 第82-84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4-85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85-8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7-93页 |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93-94页 |
致谢 | 第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