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发动机论文--往复式发动机论文--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--气体燃料发动机论文

燃烧边界条件对车用重型天然气发动机燃烧及排放的影响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目录第12-17页
第1章 绪论第17-39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7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能源与环境问题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排放法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替代燃料第20-22页
    1.2 天然气发动机的分类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缸外预混供气天然气发动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缸内直喷天然气发动机第23-26页
    1.3 天然气发动机高效清洁燃烧技术第26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合理组织缸内工质浓度分层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合理组织缸内气流运动第30-35页
    1.4 数值模拟应用研究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数值模拟的必要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CFD 软件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数值模拟应用现状第36-37页
    1.5 课题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7-39页
第2章 试验测控系统与模拟平台建立第39-53页
    2.1 试验测控系统第39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试验用发动机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试验测试设备第40-43页
    2.2 模拟平台的建立第43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计算网格的划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模型及算法设定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初始边界条件的确定及模型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后处理说明第49-51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3章 点火时刻及喷气时刻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53-63页
    3.1 试验方法第53页
    3.2 点火时刻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燃烧过程分析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燃油经济性和排放的变化规律第55-56页
    3.3 喷气时刻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燃烧过程分析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喷气时刻对缸内混合气浓度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燃油经济性和排放性的变化规律第59-60页
    3.4 基于点火及喷气时刻的优化策略第60-61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61-63页
第4章 缸内流动的合理组织及其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第63-89页
    4.1 研究背景第63-64页
    4.2 研究内容的提出第64-65页
    4.3 通过燃烧室形状改善缸内气流运动第65-8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缸内流动的宏观演变历程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缸内流体微观参数场分析第68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流动参数的量化分析第71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流体运动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燃烧与排放的试验结果分析第78-81页
    4.4 天然气喷射位置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不同燃气喷射位置模拟结果分析第81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试验结果分析第85-86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86-89页
第5章 不同稀燃方式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89-109页
    5.1 基本概念及 EGR 回流方式第90-9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基本概念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EGR 回流方式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EGR 阀控制第92-93页
    5.2 当量比燃烧+EGR第93-96页
    5.3 空气稀释燃烧方式第96-10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燃烧及排放的变化趋势第96-9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各循环最大燃烧压力及其相位分布第97-10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稀释极限的对比第101-104页
    5.4 双重稀燃方式燃烧边界的合理选择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最优过量空气系数的选择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其它燃烧边界条件的优化第105-106页
    5.5 不同燃烧方式的燃油经济性和排放对比第106-107页
    5.6 本章小结第107-109页
第6章 EGR 分层对天然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第109-127页
    6.1 研究 EGR 分层的意义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EGR 分层的研究背景第109-11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页
    6.2 研究方案及研究方法第111-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研究方案第111-11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CO_2供给系统第112-11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研究方法第113-114页
    6.3 缸内微观场分布特征第114-11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模拟工况选择及后处理第11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CH4与 CO_2浓度场分布对比第114-11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特征区域采样点统计结果第116-118页
    6.4 试验结果分析第118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掺混方式对燃烧过程的影响第118-122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掺混方式对排放和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燃烧边界条件优化结果第123-125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25-127页
第7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127-131页
    7.1 全文总结第127-130页
    7.2 研究创新点第130页
    7.3 工作展望第130-131页
参考文献第131-143页
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第143-145页
致谢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学模式--高校去行政化研究
下一篇:城市快速扩张中土地供应对房价及其波动的影响研究--以重庆市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