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引言 | 第8-9页 |
第一章 香港行政长官提名委员会制度的基本理论 | 第9-21页 |
第一节 香港行政长官普选的一般原理 | 第9-14页 |
一、普选释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人权公约中的选举权 | 第10-11页 |
三、香港行政长官普选的性质 | 第11-14页 |
第二节 提名委员会制度的由来及发展 | 第14-17页 |
一、提名委员会制度的由来 | 第14-15页 |
二、普选前后行政长官提名制度的区别 | 第15-16页 |
三、提名委员会是香港行政长官普选的唯一提名机构 | 第16-17页 |
第三节 香港行政长官提名委员会制度的法律依据 | 第17-21页 |
一、提名委员会制度的宪法依据 | 第17-18页 |
二、提名委员会制度的基本法依据 | 第18-19页 |
三、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政制发展问题的有关解释与决定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对提名委员会制度相关争议的辨析 | 第21-31页 |
第一节 对提名委员会是否唯一提名主体的辨析 | 第21-22页 |
一、“国际标准”不适用于香港普选 | 第21-22页 |
二、提名委员会是香港基本法明确规定的提名主体 | 第22页 |
第二节 对提名委员会提名机制缺乏民主正当性的辨析 | 第22-26页 |
一、提名委员会是民主立法的产物 | 第23-24页 |
二、提名委员会提名机制的正当性 | 第24-25页 |
三、提名委员会组成的广泛代表性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对每名候选人均须获得半数以上支持的辨析 | 第26-28页 |
一、过半数是机构提名的内在要求 | 第26-27页 |
二、过半数要求符合民主程序与国际通行的做法 | 第27页 |
三、过半数要求能最大程度地保障各方利益 | 第27-28页 |
第四节 对提名2至3名候选人辨析 | 第28-31页 |
一、符合香港实际情况 | 第29页 |
二、有利于保障选举制度的竞争性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回归基本法:理解提名委员会制度设计的根本之道 | 第31-40页 |
第一节 提名委员会制度的顺利运作是香港政制发展的关键 | 第31-34页 |
一、有助于落实“一国两制”原则 | 第31-32页 |
二、符合我国的政治体制和香港的实际情况 | 第32-33页 |
三、有利于解决行政长官产生的宪制难题 | 第33页 |
四、保障行政长官普选依法顺利进行 | 第33-34页 |
第二节 正确理解提名委员会广泛代表性的规定 | 第34-36页 |
一、理解广泛代表性应结合基本法附件一的规定 | 第34-35页 |
二、广泛代表性体现了均衡参与的共和原则 | 第35-36页 |
三、广泛代表性体现了提名机制的民主正当性 | 第36页 |
第三节 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提名委员会制度的决定 | 第36-40页 |
一、尊重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对提名机制的设计 | 第37页 |
二、规范提名委员会的运作机制 | 第37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
致谢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