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线结构光的阶跃形复杂结构3D轮廓测量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复杂结构轮廓测量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0-13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4 本文章节安排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复杂结构轮廓测量系统结构和原理 | 第16-24页 |
2.1 复杂结构轮廓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| 第16-17页 |
2.2 线结构光法复杂结构轮廓深度信息采集技术 | 第17-20页 |
2.3 激光锁定成像技术消除背景 | 第20-23页 |
2.3.1 激光锁定成像技术原理 | 第20-22页 |
2.3.2 锁定成像处理钢坯光带提取效果 | 第22-2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摄像机标定技术 | 第24-37页 |
3.1 摄像机成像模型 | 第24-32页 |
3.1.1 基本摄像机模型 | 第24-26页 |
3.1.2 近似投影模式 | 第26-28页 |
3.1.3 一般摄像机模型 | 第28-30页 |
3.1.4 通用成像过程及误差 | 第30-32页 |
3.2 摄像机标定 | 第32-36页 |
3.2.1 标定程序和参数 | 第32-34页 |
3.2.2 两级标定法 | 第34-36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四章 复杂结构轮廓测量算法研究 | 第37-54页 |
4.1 复杂结构轮廓光带预处理 | 第37-40页 |
4.1.1 图像均值滤波 | 第37-38页 |
4.1.2 复杂结构轮廓图像二值化 | 第38-40页 |
4.2 复杂结构轮廓数据获取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| 第40-45页 |
4.2.1 边缘检测法 | 第40页 |
4.2.2 几何中心法 | 第40-41页 |
4.2.3 阈值法 | 第41-42页 |
4.2.4 极值法 | 第42-43页 |
4.2.5 灰度重心法 | 第43页 |
4.2.6 Zhang快速并行细化算法 | 第43-45页 |
4.3 复杂结构轮廓图像恢复算法研究 | 第45-53页 |
4.3.1 断线-曲线连接 | 第45-47页 |
4.3.2 复杂结构轮廓目标的描述 | 第47-49页 |
4.3.3 特殊轮廓的判断与处理 | 第49-53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系统测试结果及分析 | 第54-69页 |
5.1 测试系统框架结构及其硬件 | 第54-61页 |
5.1.1 测量系统结构设计 | 第54页 |
5.1.2 测量系统硬件介绍 | 第54-58页 |
5.1.3 测量系统工作流程 | 第58-61页 |
5.2 软件系统介绍 | 第61-65页 |
5.2.1 软件开发工具介绍 | 第61-62页 |
5.2.2 软件框架设计 | 第62-63页 |
5.2.3 测量软件流程 | 第63-65页 |
5.3 系统检测实验及其结果 | 第65-68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6.1 总结 | 第69-70页 |
6.2 展望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