钢坯表面裂纹图像检测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钢坯缺陷检测方法的概述 | 第10-13页 |
1.2.1 人工检测方法 | 第10页 |
1.2.2 自动无损检测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2.3 机器视觉检测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3 国内外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4 研究意义及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1.4.1 研究内容及难点 | 第15页 |
1.4.2 论文结构安排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钢坯裂纹检测系统研究 | 第17-24页 |
2.1 检测系统 | 第17-20页 |
2.1.1 检测系统的性能要求 | 第17-18页 |
2.1.2 检测系统结构设计 | 第18-20页 |
2.2 钢坯缺陷检测设计 | 第20-23页 |
2.2.1 钢坯裂纹检测内容 | 第20-21页 |
2.2.2 钢坯裂纹检测流程图 | 第21-23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钢坯表面缺陷预处理 | 第24-41页 |
3.1 钢坯图像滤波去噪 | 第24-30页 |
3.1.1 邻域平均法 | 第25-26页 |
3.1.2 中值滤波 | 第26页 |
3.1.3 高斯滤波 | 第26-27页 |
3.1.4 维纳滤波 | 第27-28页 |
3.1.5 实验结果与分析 | 第28-30页 |
3.2 钢坯图像提取 | 第30-33页 |
3.2.1 图像旋转 | 第30-31页 |
3.2.2 锁定图像区域 | 第31-32页 |
3.2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3 钢坯区域分割 | 第33-38页 |
3.3.1 直方图谷底分割 | 第33-34页 |
3.3.2 迭代阈值分割 | 第34页 |
3.3.3 OTSU(大津法) | 第34-36页 |
3.3.4 峰值阈值分割 | 第36-37页 |
3.3.5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图像膨胀 | 第38-40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四章 钢坯表面缺陷决策判断 | 第41-54页 |
4.1 钢坯缺陷常见种类 | 第41-44页 |
4.2 裂纹提取 | 第44-51页 |
4.2.1 边缘检测 | 第44-49页 |
4.2.2 裂纹参数计算 | 第49-51页 |
4.3 划伤提取 | 第51-52页 |
4.4 钢坯表面缺陷判断 | 第52-53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第五章 裂纹检测系统的软件设计 | 第54-61页 |
5.1 软件系统 | 第54-60页 |
5.1.1 软件需求分析 | 第54-55页 |
5.1.2 软件框架设计 | 第55-56页 |
5.1.3 软件流程图设计 | 第56-57页 |
5.1.4 软件方案介绍 | 第57-60页 |
5.2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第六章 裂纹检测试验结果 | 第61-66页 |
6.1 实验检测结果 | 第61-62页 |
6.2 现场检测结果 | 第62-65页 |
6.3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| 第66-68页 |
7.1 全文总结 | 第66页 |
7.2 展望 | 第66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