论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概述 | 第10-19页 |
1.1 个人信息的定义 | 第10-12页 |
1.2 个人信息的法律特征 | 第12-13页 |
1.3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 | 第13-15页 |
1.3.1 所有权客体说 | 第13-14页 |
1.3.2 隐私权客体说 | 第14页 |
1.3.3 人格权客体说 | 第14-15页 |
1.4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重要性 | 第15-19页 |
第二章 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立法现状 | 第19-28页 |
2.1 我国个人信息侵权的现状分析 | 第19-21页 |
2.1.1 个人信息遭受侵权的表现形式 | 第19-20页 |
2.1.2 个人信息遭受侵权的原因 | 第20-21页 |
2.2 我国个人信息的立法保护的现状 | 第21-24页 |
2.2.1 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条文 | 第21-23页 |
2.2.2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| 第23-24页 |
2.3 国内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理论概述 | 第24-28页 |
第三章 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比较法状况 | 第28-36页 |
3.1 美国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 | 第28-30页 |
3.1.1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简介 | 第28-30页 |
3.1.2 美国个人信息保护模式评析 | 第30页 |
3.2 欧盟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 | 第30-33页 |
3.2.1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简介 | 第30-32页 |
3.2.2 欧盟个人信息保护模式解析 | 第32-33页 |
3.3 日本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模式 | 第33-34页 |
3.3.1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模式简介 | 第33页 |
3.3.2 日本个人信息保护模式评析 | 第33-34页 |
3.4 外法域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状况给我国的启示 | 第34-36页 |
第四章 对我国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若干建议 | 第36-41页 |
4.1 确立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依据 | 第37-38页 |
4.1.1 制定统一的个人信息保护法 | 第37页 |
4.1.2 完善现行有关个人信息保护法 | 第37-38页 |
4.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救济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2.1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民事救济制度 | 第38-39页 |
4.2.2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刑事救济制度 | 第39页 |
4.2.3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行政救济制度 | 第39页 |
4.3 设立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执法监督机构 | 第39-41页 |
第五章 结语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44页 |
致谢 | 第44-46页 |
作者及导师简介 | 第46-47页 |
附件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