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图形用户界面的概述 | 第12-15页 |
第一节 图形用户界面的定义 | 第12页 |
第二节 图形用户界面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第三节 图形用户界面的分类 | 第13-15页 |
一、应用型图形用户界面 | 第13-14页 |
二、观赏型图形用户界面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现状 | 第15-29页 |
第一节 其他国家或地区关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现状 | 第15-18页 |
一、美国 | 第15-16页 |
二、欧盟 | 第16页 |
三、韩国 | 第16-17页 |
四、日本 | 第17-18页 |
五、小结 | 第18页 |
第二节 我国关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现状 | 第18-21页 |
一、2014 年《专利审查指南》修改前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| 第19-21页 |
二、2014 年《专利审查指南》修改后的外观设计专利保护 | 第21页 |
第三节 我国关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保护和著作权保护比较 | 第21-29页 |
一、著作权保护现状 | 第21-24页 |
二、权利重叠的现状 | 第24-27页 |
三、保护模式对比分析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图形用户界面获得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条文适用分析 | 第29-37页 |
第一节 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 | 第29-32页 |
一、“产品”的定义及范围 | 第29-30页 |
二、“产品”的应用误区 | 第30-31页 |
三、图形用户界面外观设计专利保护客体的判断 | 第31-32页 |
第二节 状态图的法律地位 | 第32-33页 |
第三节部分外观设计制度 | 第33-37页 |
一、我国未引入部分外观设计制度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二、实践中部分外观设计制度的理解 | 第34-37页 |
第四章 对图形用户界面通过外观设计专利保护的思考和展望 | 第37-40页 |
第一节 区分不同类的图形用户界面进行差异化保护 | 第37页 |
一、应用型图形用户界面应当予以保护 | 第37页 |
二、观赏型图形用户界面应当不予保护 | 第37页 |
第二节 引入部分外观设计保护制度 | 第37-40页 |
一、修改产品的定义 | 第38页 |
二、处理整体外观设计和部分外观设计之间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三、小结 | 第39-40页 |
结语 | 第40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5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45-46页 |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研究的情况 | 第46-47页 |
致谢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