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刑法论文--总则论文

渎职罪共犯的共生模式探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引言第8-9页
第1章 共同犯罪与身份关系概述第9-21页
    1.1共犯基本理论第9-10页
    1.2 身份犯概述第10-11页
    1.3 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的认定第11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内各种观点争议及评析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解释在身份犯共犯问题上的规定及不足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笔者对身份犯共犯问题认定的若干设想第17-21页
第2章 渎职罪中身份犯与非身份犯共同犯罪形式分析第21-33页
    2.1 几个典型争议案例第21-26页
    2.2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概述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与贪污罪的犯罪主体相区别第27-28页
    2.3 非身份犯能否构成渎职罪身份犯的共犯第28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非身份犯能否构成渎职罪身份犯的教唆犯或帮助犯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非身份犯能否构成渎职罪身份犯的共同实行犯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笔者观点第31-33页
第3章 渎职罪中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的定性与罪名确定原则第33-45页
    3.1 以走私罪与放纵走私罪的争议认定为例第33-36页
    3.2 渎职罪中身份犯与非身份犯罪名确定的构想——创建共生模式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共生模式创建的背景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共生模式的分类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渎职罪共生模式的法律特征第38-40页
    3.3渎职罪共生模式的定罪处罚原则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共生模式下双重罪名的选择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共生模式分离状态下的罪名选择第41-43页
    3.4 共生模式构建的意义第43-45页
结语第45-46页
致谢第46-47页
参考文献第47页

论文共4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刑事禁止令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
下一篇:电子产品图形用户界面的外观设计保护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