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10-24页 |
(一)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农村社区中度失能老人的照顾问题十分严峻 | 第10页 |
2.社区照顾逐渐兴起,是未来养老的一个重要模式 | 第10-11页 |
3.社会工作发展迅速,可以为中度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服务 | 第11页 |
(二)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中度失能老人照顾问题的研究 | 第11-12页 |
2.有利于提升现有中度失能老人照顾水平,减轻照顾者压力 | 第12页 |
3.有利于推进社会工作实务的发展,彰显社会工作价值 | 第12页 |
(三)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9页 |
1.失能老人的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2.社区照顾的研究综述 | 第14-16页 |
3.国内外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实践基础 | 第16-18页 |
4.国内外研究述评 | 第18-19页 |
(四)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1.研究目标 | 第19页 |
2.研究内容 | 第19-20页 |
(五)研究方法与伦理 | 第20-24页 |
1.研究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研究伦理 | 第22-24页 |
二、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4-30页 |
(一)核心概念界定 | 第24-26页 |
1.农村社区 | 第24页 |
2.中度失能老人 | 第24-25页 |
3.社区照顾 | 第25-26页 |
(二)理论基础 | 第26-30页 |
1.社会支持理论 | 第26-27页 |
2.需求层次理论 | 第27-28页 |
3.增能理论 | 第28-30页 |
三、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背景及成效 | 第30-43页 |
(一)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背景 | 第30-35页 |
1.D区及其中度失能老人的概况 | 第30-33页 |
2.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需求分析 | 第33-35页 |
(二) 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实施情况 | 第35-40页 |
1.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项目简介 | 第35-37页 |
2.社工项目为中度失能老人服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做法 | 第37-40页 |
(三)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成效 | 第40-43页 |
1.提高了中度失能老人的照顾水平 | 第40-41页 |
2.为进一步推行社区照顾模式奠定了基础 | 第41-42页 |
3.促进了社工行业的自我成长 | 第42-43页 |
四、社会工作介入D区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存在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| 第43-47页 |
(一)存在的不足 | 第43-45页 |
1.照顾服务受限制较多,难以全面满足需求 | 第43-44页 |
2.服务内容与设计缺乏系统性,成效体现不明显 | 第44页 |
3.保障与监管机制不完善,社工作用不能最大化 | 第44-45页 |
(二)原因分析 | 第45-47页 |
1.农村社区发展不成熟,缺乏社区照顾的资源基础 | 第45页 |
2.社工服务起步晚,自身问题较多 | 第45-46页 |
3.社区照顾实践较少,没有真正践行社区照顾的理念 | 第46页 |
4.社会大众对社区照顾缺乏认识,参与积极性不高 | 第46-47页 |
五、完善社会工作介入农村中度失能老人社区照顾的对策 | 第47-52页 |
(一) 宏观对策 | 第47-49页 |
1.完善保障机制,为社会工作介入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| 第47页 |
2.加强宣传推广,为社会工作介入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| 第47-48页 |
3.完善配套实施,为社会工作介入建立良好的社区基础 | 第48-49页 |
(二) 中观对策 | 第49-50页 |
1.加强社工机构建设,提高社会工作介入的能力 | 第49页 |
2.发挥社工专业优势,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 | 第49-50页 |
(三) 微观对策 | 第50-52页 |
1.加大培训和扶持,提高社工开展社区照顾服务的综合能力 | 第50页 |
2.运用“三社联动”服务模式,进一步调动社区照顾资源 | 第50-51页 |
3.运用增能的工作方法,增强中度失能老人及其照顾系统的功能 | 第51-52页 |
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8页 |
附录 1 | 第58-59页 |
附录 2 | 第59-60页 |
附录 3 | 第60-61页 |
致谢 | 第61-62页 |
附件 | 第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