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英文缩写词表 | 第12-13页 |
前言 | 第13-15页 |
第一篇 文献综述 | 第15-45页 |
第1章 疟原虫研究简介 | 第15-27页 |
1 恶性疟原虫的生活史及入侵细胞研究简介 | 第15-20页 |
2 疟疾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| 第20-23页 |
3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4 小结 | 第25-27页 |
第2章 恶性疟原虫的药物研发进展 | 第27-35页 |
1 初期抗疟药物 | 第27-28页 |
2 青蒿素的诞生 | 第28-29页 |
3 当代抗疟药物抗性研究进展 | 第29-32页 |
4 小结 | 第32-35页 |
第3章 恶性疟原虫抗药性研究进展 | 第35-45页 |
1 早期基因组分析技术研究恶性疟原虫抗药位点 | 第35-36页 |
2 全基因组相关联分析(GWAS)抗药基因位点 | 第36-40页 |
3 恶性疟原虫的非基因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| 第40-44页 |
4 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二篇 研究内容 | 第45-99页 |
第1章 临床恶性疟原对小分子化合物库(MalariaBox)的筛选 | 第45-6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5-51页 |
2 结果 | 第51-58页 |
3 讨论 | 第58-59页 |
4 小结 | 第59-61页 |
第2章 临床恶性疟原虫潜在抗药性机制分析 | 第61-73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1-64页 |
2 结果 | 第64-69页 |
3 讨论 | 第69-71页 |
4 小结 | 第71-73页 |
第3章 体外筛选双氢青蒿素抗药性恶性疟原虫虫株及表型分析 | 第73-8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73-77页 |
2 结果 | 第77-85页 |
3 讨论 | 第85-87页 |
4 小结 | 第87-89页 |
第4章 恶性疟原虫抗双氢青蒿素药物机制的研究 | 第89-99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89-90页 |
2 结果 | 第90-95页 |
3 讨论 | 第95-98页 |
4 小结 | 第98-99页 |
结论 | 第99-10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1-117页 |
导师简介 | 第117-11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8-119页 |
致谢 | 第119-12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