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经济作物论文--药用作物论文--草本论文--多年生论文

3种白及属植物的繁殖和培育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7页
主要缩略词(按字母顺序排列)第8-9页
主要植物拉丁名(按字母顺序排列)第9-13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8页
    1.1 兰科植物种子生物学研究概况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种子形态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种子生活力的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种子萌发第15-17页
    1.2 白及属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白及属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白及属植物的应用价值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白及属植物播种繁殖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无性繁殖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5 炼苗与移栽培养第22-23页
    1.3 块茎膨大研究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1.4 打破块茎休眠研究概况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休眠的定义及原因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打破休眠的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立题依据及主要内容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立题依据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第26-28页
第2章 白及属种子结构与活性测定第28-40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8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方法第29-30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五种植物果实和种子形态特征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种子形态测量分析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保存时间对种子活性的影响第36-38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38-40页
第3章 3种白及种子播种研究第40-57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方法第40-42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4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培养基对3种白及种子萌发率和生长的影响第42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基质对3种白及自然播种萌发率和生长的影响第50-55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5-57页
第4章 内生菌的分离及共生培养第57-63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材料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不同消毒时间和接种方式对内生菌分离的影响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分离内生菌种类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共生培养第59-61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61-63页
第5章 3种白及块茎膨大及解除休眠的初步研究第63-71页
    5.1 材料与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材料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方法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数据处理及统计第65页
    5.2 结果第65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不同蔗糖质量浓度对3种白及块茎膨大的影响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MS大量元素浓度对3种白及块茎膨大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效唑浓度对3种白及块茎膨大的影响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不同温度和GA3浓度对白及块茎解除休眠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不同温度和GA3浓度对白及块茎发芽率的影响第68-69页
    5.3 讨论第69-71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71-73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71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71-73页
致谢第73-74页
参考文献第74-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稻田—田埂过渡区土壤大孔隙分布与水氮渗漏特征
下一篇:陆地棉DAD基因启动子序列变异对其驯化的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