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1 前言 | 第9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页 |
1.2 研究意义与目的 | 第9-10页 |
1.2.1 研究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.2 研究目的 | 第1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0-11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0-11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1页 |
1.4 研究对象 | 第11-1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3-19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3-14页 |
2.1.1 职业压力 | 第13页 |
2.1.2 车间员工 | 第13-14页 |
2.2 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2.2.1 增能理论 | 第14-15页 |
2.2.2 个体—环境匹配理论 | 第15页 |
2.2.3 社会支持理论 | 第15-16页 |
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2.3.1 职业压力的相关研究 | 第16页 |
2.3.2 企业员工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| 第16-18页 |
2.3.3 社会工作介入员工职业压力问题研究 | 第18-19页 |
3 佛山市M企业车间员工职业压力现状分析 | 第19-26页 |
3.1 佛山市M企业及其车间员工概况 | 第19-20页 |
3.2 陶瓷企业车间员工职业压力的表现 | 第20-23页 |
3.2.1 压力反应的躯体症状 | 第20-21页 |
3.2.2 压力反应的心理症状 | 第21-22页 |
3.2.3 压力反应的社交症状 | 第22-23页 |
3.3 陶瓷企业车间员工职业压力来源 | 第23-25页 |
3.3.1 家庭因素带来的压力 | 第23-24页 |
3.3.2 较差的工作环境 | 第24页 |
3.3.3 较低的工资水平 | 第24-25页 |
3.4 职业压力对陶瓷企业车间员工造成的不良影响 | 第25-26页 |
4 小组工作介入M企业车间员工职业压力问题的实践 | 第26-48页 |
4.1 小组工作介入M企业车间员工职业压力问题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| 第26页 |
4.1.1 小组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| 第26页 |
4.1.2 小组工作介入的可行性 | 第26页 |
4.2 小组活动情况介绍 | 第26-44页 |
4.2.1 小组成员的招募 | 第26-28页 |
4.2.2 健康小分队活动内容 | 第28-33页 |
4.2.3 开心小分队活动内容 | 第33-38页 |
4.2.4 绽放小分队活动内容 | 第38-44页 |
4.3 小组工作评估 | 第44-48页 |
4.3.1 过程评估 | 第45页 |
4.3.2 结果评估 | 第45-48页 |
5 结语 | 第48-49页 |
5.1 结论 | 第48页 |
5.2 讨论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附录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