闽产硬孔灵芝和赤芝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功能的探寻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主要符号对照表 | 第9-10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18页 |
1.1 灵芝研究概况 | 第10-15页 |
1.1.1 灵芝的化学成分 | 第10-13页 |
1.1.2 灵芝的生物活性 | 第13-15页 |
1.1.2.1 免疫调节作用 | 第13-14页 |
1.1.2.2 抗肿瘤作用 | 第14页 |
1.1.2.3 其他 | 第14-15页 |
1.2 虚拟筛选运用于活性天然产物发现 | 第15-16页 |
1.3 选题思路和研究内容 | 第16-18页 |
第2章 闽产硬孔灵芝和赤芝小分子化合物的分离鉴定 | 第18-76页 |
2.1 材料与方法 | 第18-24页 |
2.1.1 实验材料 | 第18-19页 |
2.1.2 实验常用试剂 | 第19-20页 |
2.1.3 实验仪器与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1.4 实验方法 | 第21-24页 |
2.2 硬孔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24-38页 |
2.2.1 硬孔灵芝的提取分离 | 第24-26页 |
2.2.2 实验结果 | 第26-37页 |
2.2.3 讨论 | 第37-38页 |
2.3 赤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38-68页 |
2.3.1 赤芝的提取分离 | 第38-43页 |
2.3.2 实验结果 | 第43-67页 |
2.3.3 讨论 | 第67-68页 |
2.4 闽产灵芝小分子化合物库初构 | 第68-76页 |
第3章 硬孔灵芝酚酸杂萜类成分抗炎活性研究 | 第76-87页 |
3.1 实验仪器、材料和方法 | 第77-79页 |
3.1.1 实验仪器 | 第77页 |
3.1.2 供试液配制 | 第77页 |
3.1.3 细胞系和细胞培养 | 第77页 |
3.1.4 CCK-8测定细胞活力 | 第77-78页 |
3.1.5 抗炎活性评价 | 第78页 |
3.1.6 统计分析 | 第78-79页 |
3.2 实验结果 | 第79-86页 |
3.2.1 硬孔灵芝提取物抗炎活性 | 第79页 |
3.2.2 两个酚酸类化合物的抗炎活性 | 第79-86页 |
3.3 讨论 | 第86-87页 |
第4章 闽产灵芝小分子作用靶标虚拟筛选预测 | 第87-95页 |
4.1 实验方法 | 第88页 |
4.1.1 化合物准备 | 第88页 |
4.1.2 虚拟筛选 | 第88页 |
4.1.3 结果处理 | 第88页 |
4.2 实验结果 | 第88-93页 |
4.3 讨论 | 第93-95页 |
第5章 结论和展望 | 第95-99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95-96页 |
5.1.1 闽产灵芝的化学成分研究 | 第95-96页 |
5.1.2 闽产灵芝的生物活性探寻 | 第96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96-97页 |
5.3 工作展望 | 第97-9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9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1页 |
个人简历、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111-113页 |
附录A 部分化合物图谱信息 | 第113-129页 |
附录B 化合物虚拟筛选结果 | 第129-1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