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法律适用问题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导言 | 第7-8页 |
一、案例介绍 | 第8-10页 |
(一)基本案情 | 第8页 |
(二)法院对本案的裁判理由及其评析 | 第8-9页 |
(三)焦点归纳 | 第9-10页 |
二、关于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争议的分析 | 第10-16页 |
(一)主观罪过争议的分析 | 第10-12页 |
1.该罪的主观罪过的法律规定 | 第10-11页 |
2.主观罪过的理论分歧 | 第11-12页 |
3.认定困难的原因分析 | 第12页 |
(二)“非法经营数额”认定争议的分析 | 第12-14页 |
1.关于货物价格司法解释的规定 | 第12-13页 |
2.认定“非法经营数额”难的原因及分析 | 第13-14页 |
(三)“销售金额”的认定对于犯罪形态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
1. 该罪未遂形态存在与否的争论与辨析 | 第14-15页 |
2.司法认定困难的原因分析 | 第15-16页 |
三、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犯罪的法律适用 | 第16-24页 |
(一)确认行为人的主观罪过 | 第16-18页 |
1.该罪主观上是否必须是直接故意 | 第16页 |
2. 对“明知”的司法适用 | 第16-18页 |
3.对“以营利为目的”的司法适用 | 第18页 |
(二) 非法经营数额的法律适用 | 第18-20页 |
1.非法经营数额的具体计算方法 | 第18-20页 |
2.标价、实际售价以及正品中间价的具体适用 | 第20页 |
(三) 犯罪形态的法律适用 | 第20-24页 |
1.销售金额对认定该罪犯罪形态的分析 | 第20-22页 |
2.犯罪形态认定的规则 | 第22-24页 |
结语 | 第24-2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5-26页 |
致谢 | 第26-2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| 第27-2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