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3-19页 |
(一)选题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| 第13-15页 |
1.研究背景 | 第13-14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4-15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1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2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(三)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(四)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8-19页 |
一、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9-23页 |
(一)相关概念 | 第19-20页 |
1.税收 | 第19页 |
2.纳税 | 第19页 |
3.纳税服务 | 第19-20页 |
4.“营改增” | 第20页 |
(二)理论基础 | 第20-23页 |
1.新公共管理理论 | 第20-21页 |
2.税收遵从理论 | 第21页 |
3.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21-23页 |
二、“营改增”后赤峰市巴林左旗国税局纳税服务现状 | 第23-28页 |
(一)赤峰市巴林左旗国税局纳税服务基本情况 | 第23-24页 |
(二)赤峰市巴林左旗国税局在纳税服务方面取得的成效 | 第24-28页 |
1.树立了纳税服务理念 | 第24页 |
2.初步建立了纳税服务制度 | 第24-25页 |
3.办税服务厅建设 | 第25页 |
4.税收信息化建设 | 第25-26页 |
5.全面推行自助办税服务 | 第26页 |
6.深入开展“国地税合作” | 第26-27页 |
7.纳税服务方式多种多样 | 第27-28页 |
三、“营改增”后赤峰市巴林左旗国税局纳税服务存在的问题 | 第28-36页 |
(一)业务量增长纳税服务部门人手不足 | 第28-29页 |
(二)纳税人还不习惯新的征管模式加大了服务难度 | 第29-32页 |
(三)部分群众的理解走入误区 | 第32页 |
(四)税收管理风险加大 | 第32-33页 |
(五)纳税人运用信息化的手段不高 | 第33页 |
(六)纳税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优化 | 第33-36页 |
四、“营改增”后赤峰市巴林左旗国税局纳税服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6-39页 |
(一)税务人员服务理念狭隘 | 第36页 |
(二)“营改增”政策宣传不到位 | 第36-37页 |
(三)税收政策辅导力度不够 | 第37页 |
(四)纳税服务部门的人员素质有待于提高 | 第37页 |
(五)机制以及制度不健全 | 第37-39页 |
1.缺少风险管理意识 | 第37-38页 |
2.缺少应急机制 | 第38页 |
3.绩效考核制度、激励制度不完善 | 第38-39页 |
五、国内外纳税服务经验借鉴和启示 | 第39-43页 |
(一)国外纳税服务经验 | 第39-41页 |
1.美国纳税服务经验 | 第39-40页 |
2.日本纳税服务经验 | 第40-41页 |
(二)国内纳税服务经验 | 第41-42页 |
1.理念先进的纳税服务体系 | 第41页 |
2.创建“12366”纳税服务品牌 | 第41-42页 |
(三)国内外纳税服务经验的启示 | 第42-43页 |
六、优化赤峰市巴林左旗税务局纳税服务对策 | 第43-50页 |
(一)坚持纳税服务理念的核心地位 | 第43-44页 |
1.进一步理清纳税服务与税收管理之间的关系 | 第43-44页 |
2.正确对待纳税服务与依法治税之间的关系 | 第44页 |
(二)完善纳税服务体系建设 | 第44-46页 |
1.重视税收宣传 | 第44-45页 |
2.优化办税流程 | 第45页 |
3.深化纳税人权益保护 | 第45页 |
4.营造公平税务环境 | 第45-46页 |
5.发挥社会中介和代理作用 | 第46页 |
(三)建设信息化的纳税服务 | 第46-47页 |
1.积极推广“互联网+纳税服务” | 第46-47页 |
2.保障常用系统运行稳定 | 第47页 |
3.充分依托大数据平台 | 第47页 |
(四)加强税务干部队伍建设 | 第47-48页 |
(五)建立健全各种机制制度 | 第48-50页 |
1.制定科学的纳税服务评价和监督机制 | 第48页 |
2.建立轮岗制度和优化人员配置 | 第48页 |
3.建立内控制度 | 第48-49页 |
4.加强风险管理 | 第49页 |
5.制定办税大厅人员心理疏导制度和奖惩激励制度 | 第49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