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(一)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2.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4页 |
1.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1-13页 |
2.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3-14页 |
(三)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2.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5页 |
(四)论文创新与不足 | 第15-16页 |
一、劳务派遣人员管理概念及理论基础 | 第16-23页 |
(一)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相关概念 | 第16-18页 |
1.劳务派遣相关概念 | 第16页 |
2.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内容 | 第16-18页 |
(二)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相关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1.委托代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双因素理论 | 第19-20页 |
(三)基层税务部门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必要性 | 第20-21页 |
1.缓解基层税务部门因体制编制原因造成的人员短缺问题 | 第20页 |
2.降低基层税务部门人力资源交易成本 | 第20-21页 |
3.利于基层税务部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化 | 第21页 |
(四)基层税务部门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特殊性 | 第21-23页 |
1.劳务派遣人员使用广泛 | 第21-22页 |
2.劳务派遣人员转正受限 | 第22-23页 |
二、E市Y旗国税局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| 第23-38页 |
(一)E市Y旗国税局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现状 | 第23-27页 |
1.劳务派遣人员录用及岗位情况 | 第23-25页 |
2.劳务派遣人员教育培训情况 | 第25-26页 |
3.劳务派遣人员激励约束情况 | 第26页 |
4.劳务派遣人员考核管理情况 | 第26-27页 |
5.劳务派遣人员薪酬管理情况 | 第27页 |
6.劳务派遣人员权益保障及职业生涯规划情况 | 第27页 |
(二)E市Y旗国税局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存在问题 | 第27-34页 |
1.税收工作风险增加 | 第28-30页 |
2.人员素质提升困难 | 第30-31页 |
3.组织认同感缺失 | 第31页 |
4.权益保障不足 | 第31-33页 |
5.人员更替频繁 | 第33-34页 |
(三)E市Y旗国税局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| 第34-38页 |
1.缺乏劳务派遣用人管理规划 | 第34页 |
2.劳务派遣人员培养机制不健全 | 第34-35页 |
3.劳务派遣与正式人员配置不佳 | 第35-36页 |
4.劳务关系管理缺少制度保障 | 第36页 |
5.人员职业生涯发展环境受限 | 第36-38页 |
三、其他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先进做法与启示 | 第38-41页 |
(一)其他单位劳务派遣人员管理先进做法 | 第38-39页 |
1.公安局等行政事业单位:注重激励,增强派遣人员归属感 | 第38页 |
2.银行、移动等国有企业:员工转正,给予良好职业发展前景 | 第38页 |
3.神东天隆集团等地方企业:劳务派遣和非全日制用工结合,合理人力资源配置与流动 | 第38-39页 |
(二)经验和启示 | 第39-41页 |
1.科学化考核管理 | 第39-40页 |
2.用好激励手段 | 第40页 |
3.注重薪酬管理 | 第40页 |
4.合理人力资源配比与流动 | 第40-41页 |
四、加强基层税务部门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| 第41-46页 |
(一)更新管理理念手段注重人员选择和约束 | 第41-42页 |
1.更新劳务派遣人员管理理念手段 | 第41页 |
2.注重人员专业和岗位的匹配 | 第41页 |
3.健全约束机制 | 第41-42页 |
(二)加强劳务派遣人员培养健全培训考核机制 | 第42-43页 |
1.提升培训质效 | 第42页 |
2.科学设定考核指标 | 第42-43页 |
3.用好培训考核激励手段 | 第43页 |
(三)注重内部公平与参与形成组织整体优势 | 第43-44页 |
1.合理确定劳务派遣人员与正式人员比例 | 第43页 |
2.注重组织内部公平 | 第43-44页 |
3.提升劳务派遣人员组织参与度 | 第44页 |
(四)加强薪酬权利保护规范劳动关系管理 | 第44-45页 |
1.注重薪酬福利管理 | 第44页 |
2.保证劳动规章制度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| 第44-45页 |
3.实现劳务派遣人员的民主权利 | 第45页 |
(五)强化个人与组织的动态适应实现平衡发展 | 第45-46页 |
1.保持人员合理流动 | 第45页 |
2.协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| 第45页 |
3.必要时采取弹性化工作安排 | 第45-46页 |
结语 | 第46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50页 |
附录一 | 第50-52页 |
附录二 | 第52-54页 |
致谢 | 第5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