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0页 |
1.1 核桃分心木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1.1.1 核桃分心木简介 | 第12页 |
1.1.2 核桃分心木化学成分 | 第12页 |
1.1.3 提取及分离纯化工艺 | 第12-13页 |
1.1.4 核桃分心木功能活性 | 第13-14页 |
1.2 超高压提取技术简述 | 第14-15页 |
1.2.1 超高压提取技术原理 | 第14-15页 |
1.2.2 超高压提取技术特点 | 第15页 |
1.3 高效液相色谱(HPLC)简介 | 第15-16页 |
1.3.1 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原理 | 第15-16页 |
1.3.2 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特点 | 第16页 |
1.3.3 高效液相色谱的应用范围 | 第16页 |
1.4 凉茶概况 | 第16-18页 |
1.4.1 凉茶的浸提技术 | 第17页 |
1.4.2 凉茶的澄清技术 | 第17-18页 |
1.5 立题依据和意义 | 第18-19页 |
1.6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2 超高压提取核桃分心木总黄酮工艺及动力学模型研究 | 第20-34页 |
2.1 前言 | 第20页 |
2.2 材料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2.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20页 |
2.2.2 仪器与设备 | 第20-21页 |
2.2.3 实验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2-26页 |
2.3.1 最大吸收波长的选择 | 第22-23页 |
2.3.2 单因素试验结果 | 第23-26页 |
2.4 响应面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| 第26-31页 |
2.4.1 响应面试验方案设计结果及方差分析 | 第26-29页 |
2.4.2 两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分析 | 第29-31页 |
2.4.3 最佳工艺条件预测及验证试验 | 第31页 |
2.5 超高压提取分心木总黄酮的动力学模型 | 第31-33页 |
2.5.1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31-32页 |
2.5.2 动力学模型的验证 | 第32-33页 |
2.6 小结 | 第33-34页 |
3 HPLC同时测定分心木中3种黄酮类成分含量 | 第34-40页 |
3.1 前言 | 第34页 |
3.2 材料与方法 | 第34-35页 |
3.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34页 |
3.2.2 仪器与设备 | 第34-35页 |
3.3 实验方法 | 第35-36页 |
3.3.1 色谱条件 | 第35页 |
3.3.2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5页 |
3.3.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| 第35-36页 |
3.4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39页 |
3.4.1 流动相的选择 | 第36页 |
3.4.2 线性关系和精密度试验 | 第36-37页 |
3.4.3 稳定性及重现性试验 | 第37-38页 |
3.4.4 加标回收率实验 | 第38页 |
3.4.5 样品含量测定结果 | 第38-39页 |
3.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4 澄清型分心木复合植物凉茶饮料工艺研 | 第40-55页 |
4.1 前言 | 第40页 |
4.2 材料与方法 | 第40-44页 |
4.2.1 材料与试剂 | 第40页 |
4.2.2 仪器与设备 | 第40-41页 |
4.2.3 工艺流程 | 第41页 |
4.2.4 操作要点 | 第41-44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4页 |
4.3.1 分心木汁最佳浸提条件的确定 | 第44-45页 |
4.3.2 甘草汁最佳浸提条件的确定 | 第45-46页 |
4.3.3 金银花汁最佳浸提条件的确定 | 第46-47页 |
4.3.4 复合汁添加量的确定 | 第47-50页 |
4.3.5 酶解条件的优化 | 第50-52页 |
4.3.6 凉茶配方优选试验结果 | 第52-54页 |
4.3.7 分心木复合植物凉茶饮料的产品指标 | 第54页 |
4.4 结论 | 第54-55页 |
5 全文结论及创新性说明 | 第55-57页 |
5.1 结论 | 第55-56页 |
5.2 创新说明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