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研究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29页 |
第一节 选题缘由 | 第10-11页 |
一、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 | 第10页 |
二、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处于改革期 | 第10-11页 |
三、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具备优越性 | 第11页 |
第二节 文献综述 | 第11-26页 |
一、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相关研究 | 第11-18页 |
二、美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文献综述 | 第18-25页 |
三、比较研究 | 第25-26页 |
第三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6-27页 |
一、研究目的 | 第26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26-27页 |
第四节 研究方法 | 第27-29页 |
一、文献研究法 | 第27页 |
二、比较研究法 | 第27页 |
三、历史研究法 | 第27-28页 |
四、归纳法 | 第28-29页 |
第二章 核心概念与理论依据 | 第29-34页 |
第一节 核心概念 | 第29页 |
一、资格与教师资格 | 第29页 |
二、认证与教师资格认证 | 第29页 |
第二节 相关理论 | 第29-33页 |
一、教师专业化理论 | 第29-31页 |
二、终身教育理论 | 第31-33页 |
第三节 现实依据 | 第33-34页 |
一、教师资格制度 | 第33页 |
二、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| 第33-34页 |
第三章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发展历程 | 第34-40页 |
第一节 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 | 第34-37页 |
一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确立期 | 第34-35页 |
二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过渡期 | 第35页 |
三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全面实施期 | 第35-36页 |
四、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的现状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制度 | 第37-40页 |
一、州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过渡并确立时期 | 第37页 |
二、美国教师资格制度的创新阶段 | 第37-38页 |
三、发展现状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比较 | 第40-71页 |
第一节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比较 | 第40-52页 |
一、我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| 第40-41页 |
二、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| 第41-49页 |
三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机构的比较 | 第49-52页 |
第二节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条件比较 | 第52-55页 |
一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条件 | 第52页 |
二、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条件 | 第52-53页 |
三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条件的比较 | 第53-55页 |
第三节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比较 | 第55-61页 |
一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| 第55-56页 |
二、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| 第56-59页 |
三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比较 | 第59-61页 |
第四节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过程的比较 | 第61-67页 |
一、中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过程 | 第61-63页 |
二、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过程 | 第63-66页 |
三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过程的比较 | 第66-67页 |
第五节 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比较 | 第67-71页 |
一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管理机构的比较 | 第67-68页 |
二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类型比较 | 第68-69页 |
三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通融性的比较 | 第69-70页 |
四、中美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有效期限的比较 | 第70-71页 |
第五章 美国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| 第71-84页 |
第一节 改革我国教师资格政策制度 | 第71-74页 |
一、教师资格政策制度具体化 | 第71-73页 |
二、教师资格政策制度时代化 | 第73-74页 |
第二节 改革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| 第74-81页 |
一、提高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| 第74-80页 |
二、建立分层次的教师资格认证标准 | 第80-81页 |
第三节 改革教师资格认证机构 | 第81-84页 |
一、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去行政化 | 第82页 |
二、教师资格认证机构专业化 | 第82-83页 |
三、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多元化 | 第83-8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4-8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