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艺术论文--建筑艺术作品的保护、修缮和仿造论文

基于遗址保护和古迹再现的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--以西安青龙寺项目为例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1 绪论第10-18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、目的和意义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目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意义第12页
    1.2 相关概念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地域性表达和地方性表达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遗址保护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古迹再现第13-14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框架第16页
    1.4 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7-18页
2 西安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的总体特征第18-38页
    2.1 西安当代建筑创作的城市背景:历史遗迹众多,文化底蕴深厚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西安遗址保护现状:遗址众多类型多样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建筑创作:响应地域延续历史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西安当代建筑的地域性表达及其多元化特征:“唐风汉韵”和“明城民风”第20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文化复兴的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第20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于城市特色的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基于城市文化的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第28-29页
    2.3 基于遗址保护和古迹再现的当代建筑地域性表达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基于遗址保护的建筑地域性表达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基于古迹再现的建筑地域性表达第30-35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35-38页
3 青龙寺历史沿革及青龙寺保护性规划第38-62页
    3.1 青龙寺的历史沿革:505年的起起伏伏第38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新昌坊上乐游原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青龙寺505年的历史演变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青龙寺三次考古发掘历程:三次考古探得真迹第42-47页
    3.2 不同时期的两次青龙寺保护性规划第47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1980年第一次保护性规划:纪念空海促进交流第47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2008年第二次保护性规划:保护遗址提升形象第51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青龙寺保护性规划实际情况:古寺格局的重大变迁第58-59页
    3.3 对两次保护性规划的总结和对现实的反思第59-62页
4 青龙寺空海纪念碑院规划设计研究第62-74页
    4.1 空海纪念碑院背景:纪念空海入唐求法第62-64页
    4.2 空海纪念碑院建筑设计:中日合作共同设计第64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空海纪念碑设计:融合中日地域特色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空海纪念碑院设计:仿唐寺院法式严谨第67-72页
    4.3 空海纪念碑院地域性表达:呼应历史促进中日交流第72-74页
5 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复原设计研究第74-88页
    5.1 惠果空海纪念堂古迹再现背景:追忆惠果表彰空海第74-75页
    5.2 惠果空海纪念堂复原设计:旁征博引论证充分第75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惠果空海纪念堂复原研究:严密推理力求古迹再现第75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惠果空海纪念堂复原方案探讨:跨国探讨促进交流第83-86页
    5.3 惠果空海纪念堂地域性表达:再现历史与时俱进第86-88页
6 结论第88-92页
    6.1 青龙寺项目地域性表达的特点第88页
    6.2 青龙寺惠果空海纪念堂及空海纪念碑院的意义与价值第88-89页
    6.3 多维度视角下的地域性建筑创作第89-92页
参考文献第92-96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96-98页
图表目录第98-104页
附录一:青龙寺重大历史事件一览表第104-108页
附录二:青龙寺主要人物传承表第108-110页
附录三:我国主要的古迹再现创作一览表第110-114页
附录四:青龙寺主要建筑立面和效果图第114-134页
致谢第134页

论文共13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建筑形态学的复杂建筑形态数字化设计策略研究
下一篇:“奥特莱斯”商业建筑平面布局模式研究与实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