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石油、天然气工业论文--钻井工程论文--洗井、固井、完井、油层损害与预防论文--固井工程论文

水压作用下套管井的应力分析与流体窜槽机制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19页
    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石油开采和水力压裂简介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水力压裂过程中的窜槽问题第12-14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水力压裂的发展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固井水泥环破坏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固井界面破坏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析第16-17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-19页
第2章 压裂环境下固井水泥环的破坏第19-40页
    2.1 含射孔的套管井模型第19-21页
    2.2 破裂压力计算方法第21-24页
    2.3 水泥材料属性对水力封隔能力的影响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泥杨氏模量及抗拉强度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水泥泊松比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小结第28页
    2.4 地层材料属性对水力封隔能力的影响第28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地层杨氏模量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地层泊松比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小结第31-32页
    2.5 射孔条件对水力封隔能力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射孔方位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射孔密度第34-35页
    2.6 地应力状态对水力封隔能力的影响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静水压应力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偏应力第37-38页
    2.7 本章小结第38-40页
第3章 固井界面裂纹的扩展第40-65页
    3.1 内聚力模型第40-43页
    3.2 第一界面裂纹第43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有限元模型及临界水压的计算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内聚力单元参数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水泥属性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地层属性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地应力及套管水压第53-55页
    3.3 第二界面裂纹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第二界面存在裂纹的套管井模型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内聚力单元参数第56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水泥属性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地层属性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地应力及套管水压第62-64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4章 避免压裂窜槽的方案第65-78页
    4.1 模型描述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水泥环脆性破坏第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界面裂纹扩展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窜槽机制对比的意义第66页
    4.2 水泥属性对两种窜槽机制的影响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水泥杨氏模量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水泥泊松比第67-68页
    4.3 地层属性对两种窜槽机制的影响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地层杨氏模量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地层泊松比第69-70页
    4.4 地应力对两种窜槽机制的影响第70-7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水平地应力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垂直地应力第71-72页
    4.5 界面胶结质量与套管井抗窜能力第72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界面胶结质量不影响套管井抗窜能力的例子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界面胶结质量影响套管井抗窜能力的例子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小结第7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6-78页
结论第78-80页
参考文献第80-84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84-86页
致谢第86页

论文共8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水力瞬变分析的输油管线漏失检测方法研究
下一篇:两种微藻喷雾干燥工艺优化及微藻面包的制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