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桂林绿地植物景观特色分析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引言 | 第10页 |
1.2 研究意义及目的 | 第10-11页 |
1.3 研究内容 | 第11页 |
1.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1-16页 |
1.4.1 资料来源 | 第11-12页 |
1.4.2 调查对象 | 第12-14页 |
1.4.3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.4 技术路线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生态园林城市及植物景观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6-25页 |
2.1 概念的界定 | 第16-17页 |
2.1.1 生态园林城市相关概念 | 第16页 |
2.1.2 植物景观特色相关概念 | 第16-17页 |
2.2 园林植物地域性景观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2.2.1 国外园林植物地域性景观研究综述 | 第17-18页 |
2.2.2 国内园林植物地域性景观研究综述 | 第18-19页 |
2.2.3 桂林市园林及植物景观研究进展 | 第19页 |
2.3 地域性植物景观设计研究 | 第19-23页 |
2.3.1 尊重地理环境 | 第20页 |
2.3.2 尊重气候条件 | 第20-21页 |
2.3.3 尊重乡土植物 | 第21-22页 |
2.3.4 尊重地域文化 | 第22-23页 |
2.4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的相关标准与研究 | 第23-25页 |
第三章 研究区环境概况 | 第25-35页 |
3.1 桂林市的地域性探讨 | 第25-28页 |
3.1.1 地理环境 | 第25页 |
3.1.2 气候条件 | 第25-26页 |
3.1.3 乡土植物 | 第26页 |
3.1.4 地域文化 | 第26-28页 |
3.2 桂林园林绿化发展简史 | 第28-30页 |
3.2.1 古代(1840年以前) | 第28-29页 |
3.2.2 近现代(1840年-1949年) | 第29-30页 |
3.2.3 当代(1949年至今) | 第30页 |
3.3 桂林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现状 | 第30-35页 |
3.3.1 现状调查统计 | 第30-31页 |
3.3.2 分析依据 | 第31-32页 |
3.3.3 综合评价与分析 | 第32-35页 |
第四章 桂林绿地植物景观调查结果与分析 | 第35-67页 |
4.1 绿地植物的种类构成 | 第35-48页 |
4.1.1 绿地植物种类调查 | 第35-43页 |
4.1.2 本地植物指数 | 第43页 |
4.1.3 常用植物应用频度 | 第43-44页 |
4.1.4 园林植物的季相分析 | 第44-46页 |
4.1.5 园林植物的文化应用 | 第46-48页 |
4.2 绿地植物的群落景观 | 第48-67页 |
4.2.1 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结构 | 第48-56页 |
4.2.2 绿地植物群落的多样性 | 第56-63页 |
4.2.3 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特征 | 第63-67页 |
第五章 桂林植物景观特色分析 | 第67-77页 |
5.1 桂林植物景观形成机制 | 第67-71页 |
5.1.1 地理环境对桂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| 第67-69页 |
5.1.2 气候条件对桂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| 第69页 |
5.1.3 乡土植物对桂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| 第69-70页 |
5.1.4 地域文化对桂林植物景观的影响 | 第70-71页 |
5.2 桂林园林植物景观评价 | 第71-77页 |
5.2.1 植物材料应用 | 第72-74页 |
5.2.2 景观特色 | 第74-76页 |
5.2.3 施工工艺 | 第76页 |
5.2.4 养护管理 | 第76-77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77-81页 |
6.1 结论 | 第77-78页 |
6.2 桂林植物景观的优化建议 | 第78-80页 |
6.2.1 大力挖掘地方园林植物资源 | 第78页 |
6.2.2 重视植物的空间营造 | 第78-79页 |
6.2.3 重视藤本植物应用,丰富植物群落结构 | 第79页 |
6.2.4 景观从绿化向彩化、香化发展 | 第79-80页 |
6.3 讨论 | 第80-8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1-86页 |
图表目录 | 第86-88页 |
附录 | 第88-107页 |
附图 | 第107-109页 |
致谢 | 第109-110页 |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| 第11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