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1 绪论 | 第13-23页 |
1.1 引言 | 第13-14页 |
1.2 相关研究综述、回顾 | 第14-20页 |
1.2.1 影响东亚气候原因研究现状 | 第14-17页 |
1.2.2 北大西洋、巴伦支海等高纬度海洋对气候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7-19页 |
1.2.3 大气环流对海表温度加热的响应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| 第20-23页 |
2 资料和方法 | 第23-35页 |
2.1 资料来源 | 第23页 |
2.2 分析方法 | 第23-29页 |
2.2.1 奇异值分解 | 第23-27页 |
2.2.2 经验正交函数分解 | 第27-28页 |
2.2.3 相关分析 | 第28页 |
2.2.4 合成分析 | 第28-29页 |
2.3 九层大气环流格点模式(IAP9L-AGCM) | 第29-35页 |
3 巴伦支海秋季海温对中国东北部冬季气候的影响 | 第35-57页 |
3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3.2 巴伦支海秋季 SSTA 的持续性 | 第36页 |
3.3 巴伦支海秋季 SSTA 与中国东北部冬季大气环流场的关系 | 第36-40页 |
3.3.1 巴伦支海秋季 SSTA 与冬季中国东部近海海平面气压异常场(SLPA)的关系 | 第36-37页 |
3.3.2 巴伦支海秋季 SSTA 对冬季高空环流场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3.3 巴伦支海秋季 SSTA 对冬季季节内高空环流场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4 小结与讨论 | 第40-57页 |
3.4.1 小结 | 第40页 |
3.4.2 讨论 | 第40-57页 |
4 北大西洋秋季海温对中国东北部冬季气候的影响 | 第57-105页 |
4.1 引言 | 第57-58页 |
4.2 北大西洋秋季 SSTA 持续性分析 | 第58页 |
4.3 北大西洋秋季 SSTA 对中国东部近海冬季海平面气压场的影响 | 第58-61页 |
4.3.1 北大西洋西部秋季 SSTA 与中国东部近海冬季 SLPA 关系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3.2 北大西洋东部秋季 SSTA 与中国东部近海冬季 SLPA 关系分析 | 第60-61页 |
4.4 北大西洋秋季 SSTA、高空位势高度异常场、中国东部近海 SLPA 关系 | 第61-62页 |
4.4.1 、北大西洋秋季 SSTA 和新地岛上空位势高度异常场的关系 | 第61-62页 |
4.4.2 、新地岛上空位势高度异常场和中国东部近海 SLPA 的关系 | 第62页 |
4.5 高纬度巴伦支海-新地岛上空位势高度同前期海表面温度-后期东部气压场的关系分析 | 第62-68页 |
4.5.1 前期北大西洋“正负正”SSTA 分布对巴伦支海上空位势高度的影响-阶段性海气相互作用机制 | 第62-65页 |
4.5.2 高纬度巴伦支海-新地岛上空位势高度同后期气压场的关系 | 第65-68页 |
4.6 北大西洋深秋 SSTA 对大气环流场影响模拟 | 第68-69页 |
4.7 小结与讨论 | 第69-105页 |
4.7.1 小结 | 第69-70页 |
4.7.2 讨论 | 第70-105页 |
5 日本海及以东海域秋季 SSTA 对中国东北部冬季气候的影响 | 第105-119页 |
5.1 引言 | 第105页 |
5.2 日本海区域 SSTA 的持续性 | 第105-106页 |
5.3 日本海区域秋季 SSTA 与中国东北冬季降水的关系 | 第106页 |
5.4 日本海区域秋季 SSTA 与中国东北冬季气温的关系 | 第106-107页 |
5.5 日本海区域秋季 SSTA 影响中国东北冬季气候机制分析 | 第107-108页 |
5.6 小结和讨论 | 第108-119页 |
5.6.1 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5.6.2 讨论 | 第109-119页 |
6 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对中国东北部夏季降水影响的讨论 | 第119-131页 |
6.1 引言 | 第119页 |
6.2 高纬度纬向气温梯度及其与上空位势高度的关系 | 第119-120页 |
6.3 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高年贝加尔湖海平面异常涡度合成分析 | 第120页 |
6.4 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高年夏季东北地区降水合成分析 | 第120-121页 |
6.5 北冰洋纬向温度梯度成因 | 第121-122页 |
6.6 小结和讨论 | 第122-131页 |
6.6.1 小结 | 第122页 |
6.6.2 讨论 | 第122-131页 |
7 结论与讨论 | 第131-135页 |
7.1 结论 | 第131-132页 |
7.2 讨论 | 第132-13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5-145页 |
致谢 | 第145-147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47页 |
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47-1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