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21页 |
1.2.1 基于知识图谱分析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2页 |
1.2.2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研究动态 | 第12-21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| 第21-23页 |
第二章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理论分析 | 第23-29页 |
2.1 专利权属相关理论 | 第23页 |
2.2 激励相关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2.1 内容型激励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2.2 过程型激励理论 | 第25-26页 |
2.3 专利价值评估理论 | 第26-29页 |
2.3.1 成本法 | 第26-27页 |
2.3.2 市场法 | 第27页 |
2.3.3 收益法 | 第27-29页 |
第三章 国外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实践研究 | 第29-39页 |
3.1 美国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经验借鉴 | 第29-34页 |
3.1.1 美国的法律与政策 | 第29-31页 |
3.1.2 明尼苏达大学专利技术商业化实践 | 第31-34页 |
3.2 英国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经验借鉴 | 第34-37页 |
3.2.1 英国的法律与政策 | 第34-35页 |
3.2.2 剑桥大学专利技术商业化实践 | 第35-37页 |
3.3 加拿大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经验借鉴 | 第37-39页 |
3.3.1 加拿大的法律与政策 | 第37-38页 |
3.3.2 曼尼托巴大学专利技术商业化实践 | 第38-39页 |
第四章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现状分析 | 第39-50页 |
4.1 高校专利技术的数量和质量分析 | 第39-40页 |
4.2 高校专利技术转移转化的分析 | 第40页 |
4.3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综合评价指标 | 第40-44页 |
4.3.1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0-43页 |
4.3.2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综合评价方法 | 第43-44页 |
4.4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相对效率评价 | 第44-50页 |
4.4.1 两阶段DEA评价模型 | 第44-46页 |
4.4.2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阶段划分和指标体系设定 | 第46-47页 |
4.4.3 实证分析 | 第47-50页 |
第五章 我国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主要问题分析 | 第50-55页 |
5.1 高校知识产权的所有权、使用权问题 | 第51页 |
5.2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投入问题 | 第51-52页 |
5.3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激励问题 | 第52-53页 |
5.4 校企深度合作、密切合作的问题 | 第53页 |
5.5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生态系统问题 | 第53页 |
5.6 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人才队伍问题 | 第53-54页 |
5.7 文化和价值冲突的问题 | 第54-55页 |
第六章 推进我国高校专利技术商业化的对策建议 | 第55-59页 |
6.1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,协调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55-56页 |
6.2 建立多元化及有效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,扶持科技中介机构 | 第56页 |
6.3 完善和优化高校激励机制,实现激励的系统调控 | 第56-57页 |
6.4 建立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团队,强化知识产权人才能力培养 | 第57-58页 |
6.5 化解文化价值冲突,构建创业生态系统 | 第58-59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59-6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1-65页 |
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65-66页 |
致谢 | 第66-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