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物理学论文--光学论文--物理光学(波动光学)论文--偏振与色散论文

平板手性微纳结构与偏振光的相互作用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1.1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手性单层金属微纳结构的研究现状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多层手性微纳结构研究现状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结构手性与负折射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结构手性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负折射的概念第14页
    1.4 主要的研究内容第14-16页
第2章 偏振光与牛眼结构的相互作用研究第16-30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16页
    2.2 光与金属结构表面相互作用的理论基础第16-21页
    2.3 非手性金属微纳结构与偏振光的相互作用研究第21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线偏光与牛眼结构的相互作用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径向偏振光入射与牛眼结构的相互作用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左右圆偏光与牛眼结构相互作用的差异第28-29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单层手性金属微纳结构与圆偏光的相互作用第30-41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0页
    3.2 阿基米德螺线结构与圆偏光的相互作用第30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阿基米德螺线结构与圆偏光的相互作用的理论结果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阿基米德螺线结构与圆偏光的相互作用的光场分布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入射光波长对相互作用结果的影响第33-36页
    3.3 旋转花瓣结构与圆偏光的相互作用第36-3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9-41页
第4章 多层手性金属微纳结构负折射率的实现第41-66页
    4.1 多层手性金属微纳结构负折射率的反演算法第41-42页
    4.2 旋转双十字结构的负折射率的实现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旋转双十字结构的光学特性第43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旋转双十字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第45-47页
    4.3 旋转双十字结构的优化研究第47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十字宽度对结果的影响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介质层厚度对结果的影响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十字旋转角对结果的影响第53-55页
    4.4 复合螺旋结构负折射率的实现第55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复合螺旋结构的光学特性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复合螺旋结构的等效电磁参数第58-59页
    4.5 旋转复合螺旋结构的优化设计第59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金属线宽度对结果的影响第59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介质层厚度对结果的影响第63-6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65-66页
结论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附录第72-75页
致谢第75页

论文共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声学计算中移动边界问题研究及其在声道中的应用
下一篇:基于贝叶斯联盟博弈的无线通信物理层安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