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0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1.1 课题来源及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5-18页 |
1.2.3 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评述 | 第18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8-20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0页 |
第2章 医学生教育管理相关概念与理论依据 | 第20-30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0-23页 |
2.1.1 管理的概念 | 第20页 |
2.1.2 学生事务管理 | 第20-22页 |
2.1.3 学生自我管理 | 第22-23页 |
2.1.4 卓越医生 | 第23页 |
2.2 医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理论 | 第23-29页 |
2.2.1 学生主体教育理论 | 第23-26页 |
2.2.2 学生人本管理理论 | 第26-28页 |
2.2.3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| 第28-29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卓越医生的培养要求和医学生的特点 | 第30-35页 |
3.1 卓越医生的培养要求 | 第30-32页 |
3.1.1 卓越医生培养的总体要求 | 第30-31页 |
3.1.2 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医学生职业道德要求 | 第31页 |
3.1.3 以科学素养为核心的临床实践能力要求 | 第31-32页 |
3.2 医学生特点 | 第32-34页 |
3.2.1 专业课学习任务重,人文精神淡薄 | 第32-34页 |
3.2.2 管理行政化,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| 第34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5页 |
第4章 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现状分析 | 第35-50页 |
4.1 医学院校学生管理工作现状 | 第35-37页 |
4.1.1 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现状 | 第35-36页 |
4.1.2 学生自我管理工作现状 | 第36-37页 |
4.2 医学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问题 | 第37-43页 |
4.2.1 管理理念落后于卓越医生教育培养的需求 | 第37-38页 |
4.2.2 辅导员管理队伍的自身人文素质有待提升 | 第38-40页 |
4.2.3 管理方法过于行政化 | 第40页 |
4.2.4 人才培养目标功利化 | 第40-43页 |
4.3 医学院校学生自我管理的问题 | 第43-49页 |
4.3.1 “以人为本”的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重视 | 第43-44页 |
4.3.2 落后的管理理念及制度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育 | 第44-45页 |
4.3.3 学生自我管理工作评价机制缺乏公信力 | 第45-46页 |
4.3.4 团学活动重“形式”轻“德育” | 第46-4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卓越医生培养视角下完善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——结合X医科大学经验 | 第50-61页 |
5.1 重拾“以人为本”的教育管理理念 | 第50-54页 |
5.1.1 营造培养卓越医生的良好文化氛围 | 第50-51页 |
5.1.2 构建师生共治机制 | 第51-52页 |
5.1.3 重视辅导员德育工作 | 第52-53页 |
5.1.4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,培养个性化、高素质人才 | 第53-54页 |
5.1.5 建立辅导员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绩效考评体系 | 第54页 |
5.2 运用主体教育理论指导学生自我管理 | 第54-57页 |
5.2.1 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| 第54-55页 |
5.2.2 增强学生民主管理意识 | 第55-56页 |
5.2.3 完善学生自我管理组织和制度建设 | 第56页 |
5.2.4 发挥团学活动自我教育功能 | 第56-57页 |
5.3 借鉴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开展医德教育 | 第57-58页 |
5.3.1 实现从“医德”知识传递到“医德”意义建构的观念转变 | 第57-58页 |
5.3.2 营造有助于学生医德建构的德育环境 | 第58页 |
5.4 建立教书育人、管理育人、自管育人的立体育人体系 | 第58-6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结论 | 第61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5页 |
附录 | 第65-6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68-69页 |
致谢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