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25页 |
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概念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| 第10页 |
·燃油消耗量测量法的现状 | 第10-11页 |
·各国的油耗法规与检测技术 | 第11-23页 |
·美国汽车油耗法规及检测技术 | 第11-13页 |
·欧洲汽车油耗法规与检测技术 | 第13-15页 |
·日本汽车的燃料经济性法规与检测技术 | 第15-18页 |
·澳大利亚标准国标2077-1982(油耗测试方法) | 第18-19页 |
·各国油耗检测技术的比较及分析 | 第19-22页 |
·我国油耗法规与检测技术情况 | 第22-23页 |
·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碳平衡法测油耗的理论基础 | 第25-30页 |
·碳平衡原理 | 第25-27页 |
·基本原理 | 第25-26页 |
·适用发动机类型 | 第26页 |
·燃油品质对测量精度的影响 | 第26-27页 |
·碳平衡法的比较优势及可行性 | 第27-2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柴油车的碳平衡模型建立 | 第30-36页 |
·基于碳平衡燃油消耗量检测基本模型建立 | 第30-32页 |
·汽油车油耗模型 | 第30-32页 |
·柴油车油耗基础模型 | 第32页 |
·考虑碳烟影响的柴油车碳平衡燃油消耗量修正模型建立 | 第32-35页 |
·关于柴油车尾气中烟雾的计算 | 第32-34页 |
·对柴油车碳平衡燃油消耗计算模型的修正 | 第34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四章 台架试验与结果分析 | 第36-67页 |
·台架试验方案与步骤 | 第36-40页 |
·试验目的和任务 | 第36页 |
·试验对象和试验内容 | 第36页 |
·试验项目和测量参数 | 第36页 |
·试验所用仪器和设备 | 第36-39页 |
·试验方法和步骤 | 第39-40页 |
·原始试验数据 | 第40-41页 |
·进气流量与排气流量的换算 | 第41-43页 |
·油耗公式的换算 | 第43-45页 |
·油耗计算结果 | 第45-49页 |
·试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| 第49-62页 |
·柴油机油耗计算模型验证 | 第62-6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1 研究结论 | 第67页 |
2 研究创新点 | 第67-68页 |
3 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附录 | 第73-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