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绪论 | 第11-19页 |
一、研究缘起 | 第11-12页 |
二、研究对象 | 第12页 |
三、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四、研究现状 | 第13-17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9页 |
第一章 语文在职教师培训与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 | 第19-32页 |
第一节 在职教师的培训政策 | 第19-24页 |
一、国外的教师在职培训 | 第19-21页 |
二、国内的教师在职培训 | 第21-24页 |
第二节“同课异构”的涵义类型 | 第24-27页 |
一、“同课异构”的涵义 | 第24-25页 |
二、“同课异构”的类型 | 第25-27页 |
第三节 语文在职教师培训中的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 | 第27-32页 |
一、语文教学中的“同课”与“异构”的含义 | 第27-29页 |
二、语文在职教师培训中“同课异构”的功能 | 第29-30页 |
三、语文在职教师培训中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的开展 | 第30-32页 |
第二章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的案例研究 | 第32-58页 |
第一节 普通语文教师的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 | 第32-42页 |
一、参训学员杨翠萍老师的课堂实践与自我总结 | 第32-35页 |
二、参训学员牟敦荣老师的课堂实践与自我总结 | 第35-38页 |
三、对两位教师“同课异构”活动的课后研讨 | 第38-42页 |
第二节 语文名师的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 | 第42-58页 |
一、两位语文名师的教学实践 | 第43-49页 |
二、两位语文名师教学片段的对比解释 | 第49-55页 |
三、对语文名师的“同课异构”教学活动的评价 | 第55-58页 |
第三章 语文教师培训中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的价值和启示 | 第58-66页 |
第一节 语文教师培训活动中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的价值 | 第58-62页 |
一、提高教师分析教材的能力 | 第58-60页 |
二、促进教师认真研究学情 | 第60-61页 |
三、有利于教师开展合作学习 | 第61-62页 |
四、有利于培养教师反思的能力 | 第62页 |
第二节 语文教师培训活动中“同课异构”研修活动的启示 | 第62-66页 |
一、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| 第63-64页 |
二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| 第64-66页 |
结语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作者简历 | 第70-72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