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10页 |
| 1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·论文选题的背景 | 第10-11页 |
| ·论文研究的意义 | 第11-12页 |
| ·CAD 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| ·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| ·UG 二次开发在国内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论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2 基于COM 技术的连杆组 CAD 系统关键技术的研究 | 第16-32页 |
| ·COM 组件技术 | 第16-22页 |
| ·COM 编程思想 | 第16-18页 |
| ·COM 组件的特性及优势 | 第18-19页 |
| ·COM 接口 | 第19-20页 |
| ·COM 的工作原理 | 第20-22页 |
| ·UG WAVE 自顶向下设计 | 第22-24页 |
| ·自顶向下设计 | 第22页 |
| ·UG WAVE 的概念及优点 | 第22-23页 |
| ·UG WAVE 在自顶向下设计中的应用 | 第23-24页 |
| ·UG 二次开发平台 | 第24-31页 |
| ·UG 二次开发工具 | 第25-26页 |
| ·UG 与外部数据通信技术 | 第26-31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| 3 基于COM 技术的连杆组 CAD 系统的总体设计 | 第32-39页 |
| ·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2-33页 |
| ·基于C/S 结构的系统总体设计 | 第33-34页 |
| ·系统的功能树 | 第34-35页 |
| ·系统界面设计 | 第35-38页 |
| ·菜单的建立 | 第35-37页 |
| ·利用UG/Open UIStyler 定制对话框 | 第37-38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| 4 基于 UG WAVE 的连杆组自顶向下参数化建模 | 第39-47页 |
| ·UG WAVE 的组成及功能 | 第40-41页 |
| ·相关部件间建模在自顶向下设计中的应用 | 第41-44页 |
| ·WAVE 几何链接器 | 第41-43页 |
| ·部件间表达式 | 第43-44页 |
| ·连杆组自顶向下参数化建模步骤 | 第44-4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6-47页 |
| 5 基于 COM 组件的连杆组参数化 CAD 系统的应用 | 第47-63页 |
| ·开发环境的设置 | 第47页 |
| ·三维模型模板的建立 | 第47-49页 |
| ·UG 平台上基于COM 组件的三层数据库的实现 | 第49-54页 |
| ·UG 中基于COM 组件的三层数据库的组成 | 第49-50页 |
| ·基于COM 组件的连杆组数据库的实现 | 第50-54页 |
| ·UG 平台上基于COM 组件连杆组参数化设计的实现 | 第54-58页 |
| ·COM_PARA_DESIGN 组件的建立 | 第54-56页 |
| ·客户端程序的编写 | 第56-58页 |
| ·利用UG/Open API 和 COM_PARA_DESIGN 组件实现连杆组参数化设计 | 第58页 |
| ·连杆组CAD 系统的应用实例 | 第58-62页 |
| ·连杆体的设计应用 | 第58-59页 |
| ·连杆盖的设计应用 | 第59-61页 |
| ·连杆组的自顶向下装配 | 第61-62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| 6 结论和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·结论 | 第63页 |
| ·展望 | 第63-6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5-69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9-70页 |
| 致谢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