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相似性分析的僵尸网络检测研究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0-13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3 研究目标及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论文组织结构 | 第16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僵尸网络综述 | 第17-36页 |
2.1 僵尸网络的概述 | 第17-24页 |
2.1.1 僵尸网络的定义 | 第17-19页 |
2.1.2 僵尸网络的生命周期 | 第19-20页 |
2.1.3 僵尸网络的感染途径 | 第20-21页 |
2.1.4 僵尸网络的恶意活动 | 第21-24页 |
2.2 僵尸网络技术 | 第24-31页 |
2.2.1 僵尸网络的C&C信道协议 | 第24-25页 |
2.2.2 僵尸网络的C&C体系架构 | 第25-30页 |
2.2.3 僵尸网络最新技术 | 第30-31页 |
2.3 僵尸网络检测技术 | 第31-34页 |
2.3.1 基于网络流量内容的检测技术 | 第32页 |
2.3.2 基于网络行为的检测技术 | 第32页 |
2.3.3 基于时间关联的检测技术 | 第32-33页 |
2.3.4 基于日志相关性的检测技术 | 第33页 |
2.3.5 僵尸网络检测技术分析 | 第33-34页 |
2.4 僵尸网络检测研究趋势 | 第34-3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基于相似性分析的检测模型设计 | 第36-48页 |
3.1 检测模型的目标 | 第36页 |
3.2 检测模型的提出 | 第36-37页 |
3.3 检测模型的设计 | 第37-46页 |
3.3.1 网络抓包模块 | 第39页 |
3.3.2 网络流量分析模块 | 第39-43页 |
3.3.3 主机行为分析模块 | 第43-45页 |
3.3.4 交叉关联模块 | 第45-46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四章 检测模型的实现 | 第48-63页 |
4.1 网络抓包模块的实现 | 第48-53页 |
4.2 网络流量分析模块的实现 | 第53-58页 |
4.2.1 网络流量记录模块的实现 | 第53-56页 |
4.2.2 网络流量聚类模块的实现 | 第56-58页 |
4.3 主机行为分析模块的实现 | 第58-62页 |
4.3.1 主机行为记录模块的实现 | 第58-61页 |
4.3.2 主机行为聚类模块的实现 | 第61-62页 |
4.4 交叉关联模块的实现 | 第62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检测模型测试与分析 | 第63-74页 |
5.1 实验环境部署 | 第63-68页 |
5.1.1 实验环境拓扑 | 第63-64页 |
5.1.2 实验环境配置 | 第64-67页 |
5.1.3 僵尸网络搭建 | 第67-68页 |
5.2 实验场景 | 第68-70页 |
5.2.1 实验场景一 | 第69页 |
5.2.2 实验场景二 | 第69-70页 |
5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70-73页 |
5.3.1 实验一的结果分析 | 第70-72页 |
5.3.2 实验二的结果分析 | 第72-73页 |
5.4 僵尸网络预防措施 | 第73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工作总结 | 第74-75页 |
6.2 下一步工作 | 第75-76页 |
致谢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