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12-21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8页 |
·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5-18页 |
·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| 第18页 |
·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思路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9页 |
·本文可能创新之处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21-30页 |
·农产品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含义 | 第21-23页 |
·农产品的范围 | 第21页 |
·农产品加工和农产品加工业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·农产品加工业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财税政策的界定 | 第23-26页 |
·财政政策的定义及主要政策工具 | 第23-25页 |
·税收的含义和分类 | 第25-26页 |
·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 | 第26-30页 |
·不平衡增长理论 | 第26-27页 |
·优先发展主导产业部门理论 | 第27页 |
·发展极理论 | 第27-28页 |
·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演变 | 第30-40页 |
·财税支持农产品加工业的起步阶段(1982~2001 年) | 第30-32页 |
·相关政策 | 第30-31页 |
·该时期政策的特点 | 第31页 |
·取得的成效与不足 | 第31-32页 |
·农产品加工业多元化的财税支持阶段(2002 年至今) | 第32-40页 |
·相关政策 | 第32-35页 |
·取得的成效 | 第35-37页 |
·该时期政策的特点 | 第37页 |
·面临的问题 | 第37-40页 |
第四章 现行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之分析 | 第40-72页 |
·财政投资政策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| 第40-49页 |
·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 | 第40-42页 |
·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 | 第42-43页 |
·对企业参股投资 | 第43-44页 |
·加大科研开发、技术更改投入 | 第44-45页 |
·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建设 | 第45-47页 |
·对环境问题实施控制 | 第47页 |
·技术推广、技能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| 第47-49页 |
·财政补贴政策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| 第49-53页 |
·价格补贴 | 第49页 |
·收入支持 | 第49-51页 |
·出口补贴 | 第51-52页 |
·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| 第52-53页 |
·政策性信贷支持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| 第53-59页 |
·我国政策性信贷支持的机构及任务 | 第53-54页 |
·进行贴息、低息、担保贷款 | 第54-56页 |
·建立资助性出口信用体系 | 第56-59页 |
·税收政策存在的问题 | 第59-69页 |
·增值税 | 第59-64页 |
·消费税 | 第64-65页 |
·营业税 | 第65-66页 |
·城市维护建设税 | 第66页 |
·关税 | 第66-67页 |
·企业所得税 | 第67-68页 |
·其他税种的相关政策 | 第68-69页 |
·小结 | 第69-72页 |
第五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效应 | 第72-87页 |
·财税政策的直接效应 | 第72-82页 |
·对农产品加工业的贡献 | 第72-73页 |
·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贡献 | 第73-82页 |
·财税政策的间接效应 | 第82-84页 |
·提高农民收入和增加就业 | 第82-83页 |
·推进农业增效 | 第83-84页 |
·财税政策的综合效益—典型案例分析 | 第84-87页 |
·税收激励湖北吉象人造林制品有限公司的绩效 | 第84-85页 |
·丘北县扶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行动的效应 | 第85页 |
·陕西省启动合作社示范工程的效果 | 第85-86页 |
·引发的思考 | 第86-87页 |
第六章 国外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| 第87-110页 |
·国外有关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税收制度 | 第87-105页 |
·美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| 第87-93页 |
·欧盟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| 第93-98页 |
·日本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| 第98-102页 |
·韩国农产品加工业的财税政策 | 第102-105页 |
·国外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启示 | 第105-110页 |
·农产品保护政策多样化、法律化 | 第105-106页 |
·适时制定适合的财政补贴政策 | 第106页 |
·具备完善地金融服务体系 | 第106-107页 |
·实行税负相对较轻的涉农税制 | 第107-108页 |
·大力支持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 | 第108页 |
·重视技术进步与创新 | 第108页 |
·重视信息化体系建设 | 第108-109页 |
·重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| 第109-110页 |
第七章 农产品加工业财政政策的优化和完善 | 第110-125页 |
·加大财政投入力度、探索创新扶持手段 | 第110-116页 |
·加大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| 第110-111页 |
·加大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力度 | 第111页 |
·完善财政投资参股方式 | 第111-112页 |
·强化科技研发 | 第112-114页 |
·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 | 第114页 |
·控制农产品加工业的环境问题,发展循环经济 | 第114-115页 |
·健全技术推广、职业培训等社会化服务体系 | 第115-116页 |
·遵循WTO 规则,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| 第116-119页 |
·改进对农业生产者的补贴方式 | 第116-118页 |
·在WTO 框架下,用好补贴政策,扩大出口 | 第118页 |
·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| 第118-119页 |
·发展信贷支持手段 | 第119-125页 |
·准确定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—发展农产品加工业 | 第119-120页 |
·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支持作用 | 第120页 |
·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,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| 第120-121页 |
·完善政府担保制度,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| 第121页 |
·创建科学完善的农业小企业信用等级评估体系 | 第121-122页 |
·实行有利于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政策 | 第122-125页 |
第八章 农产品加工业税收政策的调整 | 第125-131页 |
·增值税方面 | 第125-128页 |
·明确并扩大农产品的范围与标准 | 第125页 |
·调整企业外购农产品而抵扣进项税额的计算方式 | 第125-126页 |
·统一农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企业增值税税率 | 第126页 |
·对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行增值税即征即退 | 第126-127页 |
·适当降低农产品加工业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 | 第127页 |
·取消农产品收购凭证 | 第127页 |
·提高出口退税的效用 | 第127-128页 |
·消费税方面 | 第128页 |
·营业税方面 | 第128-129页 |
·扩大对金融机构减免税的范围 | 第128页 |
·对为农业生产提供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| 第128-129页 |
·城市维护建设税方面 | 第129页 |
·关税方面 | 第129页 |
·企业所得税方面 | 第129-130页 |
·扩大享受税收优惠的龙头企业范围 | 第129页 |
·增加享受减免税的企业种类 | 第129页 |
·增加税前扣除额 | 第129-130页 |
·延长亏损弥补期限 | 第130页 |
·增加“解决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”的税收优惠条款 | 第130页 |
·其他税种方面 | 第130-131页 |
第九章 结论和建议 | 第131-136页 |
·结论 | 第131-132页 |
·建议 | 第132-136页 |
·制定完善农产品加工业财税政策的基本原则 | 第132-133页 |
·完善保障措施 | 第133-1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36-141页 |
致谢 | 第141-14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