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初等教育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论文

小学升旗仪式调查研究--以扬州市H小学为例

摘要第2-3页
Abstract第3-4页
绪论第8-19页
    一、问题的提出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背景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意义第9页
    二、文献综述第9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现状第9-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文献述评第17页
    三、研究思路及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研究思路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研究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四、创新之处第18-19页
第一章 小学升旗仪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19-25页
    一、概念界定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升旗仪式的历史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升旗仪式的特点第19-21页
    三、小学阶段升旗仪式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发展特点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柯林斯—“互动仪式链”理论第22-25页
第二章 小学阶段开展升旗仪式的调查设计及现状第25-36页
    一、调查设计第25-26页
    二、操作流程第26-27页
    三、参与主体第27-29页
    四、空间站位第29-30页
    五、态度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教师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学生第31-34页
    六、考核评价第34-36页
第三章 小学阶段升旗仪式中的现存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6-42页
    一、现存问题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学生主体地位丧失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具体开展内容单一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实际操作存在功利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考核评价不够完善第38-39页
    二、原因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师生对升旗仪式的理解存在偏差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对开展升旗仪式的价值追求缺失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学校升旗仪式开展的目标不清晰第40-42页
第四章 小学阶段升旗仪式的完善第42-54页
    一、深化师生对升旗仪式的内涵理解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提高教师对仪式教育的认知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转变学生对仪式教育的观念第43-44页
    二、提高学生在仪式开展中的主体地位第44-47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多角度选用“国旗下讲话”发言人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丰富“国旗下讲话”内容的广泛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增强升旗仪式中师生交流的互动性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(四) 延伸“国旗下讲话”教育的实效性第46-47页
    三、精细升旗仪式的具体操作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选用德才兼备的评价主体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完善行之有效的考核细则第47-50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建立逆向制约的监督机制第50页
    四、明确升旗仪式的教育目标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道德伦理目标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思想政治目标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社会功能目标第51-52页
    五、丰富升旗仪式的教育方法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(一) 榜样法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(二) 情境法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(三) 分层法第53-54页
结语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9页
附录第59-63页
致谢第63-64页
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4-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现状研究
下一篇: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的问题以及策略研究--以Y小学中高年级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