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图录 | 第10-11页 |
| 表录 | 第11-12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17页 |
| 1.1 研究背景、目标及意义 | 第12-14页 |
| 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3页 |
| 1.1.2 研究目标 | 第13-14页 |
| 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| 1.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1.3 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| 第15页 |
| 1.3.1 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15页 |
| 1.3.2 创新点 | 第15页 |
| 1.4 论文框架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4页 |
| 2.1 起源及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| 2.1.1 科研情报服务的起源 | 第17页 |
| 2.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| 2.2 科研情报服务概念解析 | 第21-25页 |
| 2.2.1 科研情报服务 | 第21-23页 |
| 2.2.2 科研情报服务的特点及作用 | 第23-25页 |
| 2.3 科研情报服务体系 | 第25-27页 |
| 2.4 实施流程,分析方法与工具 | 第27-32页 |
| 2.4.1 科研情报服务实施流程 | 第27-29页 |
| 2.4.2 科研情报服务分析方法 | 第29-30页 |
| 2.4.3 科研情报服务分析工具 | 第30-32页 |
| 2.5 本章小结 | 第32-34页 |
| 第三章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分析 | 第34-54页 |
| 3.1 案例研究 | 第34-38页 |
| 3.1.1 案例概述 | 第34-37页 |
| 3.1.2 案例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3.2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分析基本流程 | 第38页 |
| 3.3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38-41页 |
| 3.3.1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| 第39页 |
| 3.3.2 研究者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9-41页 |
| 3.4 分析工具 | 第41-49页 |
| 3.4.1 分析工具 Web of Science | 第42-46页 |
| 3.4.2 分析工具 Scopus | 第46页 |
| 3.4.3 分析工具 EI | 第46-49页 |
| 3.5 评价方法 AHP 层次分析法 | 第49-53页 |
| 3.6 本章小结 | 第53-54页 |
| 第四章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 | 第54-72页 |
| 4.1 案例研究 | 第54-58页 |
| 4.1.1 案例概述 | 第54-57页 |
| 4.1.2 案例分析 | 第57-58页 |
| 4.2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实施流程 | 第58-61页 |
| 4.2.1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技术路线图 | 第58-61页 |
| 4.3 学科发展态势分析的应用工具 | 第61-70页 |
| 4.3.1 论文分析工具 CiteSpace 知识图谱 | 第61-66页 |
| 4.3.2 专利分析工具专利地图 | 第66-70页 |
| 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2页 |
| 第五章 机构科研力评估分析 | 第72-85页 |
| 5.1 案例研究 | 第72-76页 |
| 5.1.1 案例概述 | 第72-75页 |
| 5.1.2 案例分析 | 第75-76页 |
| 5.2 机构科研力评估流程 | 第76-77页 |
| 5.3 机构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 | 第77-79页 |
| 5.3.1 机构科研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77-78页 |
| 5.3.2 机构科研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78-79页 |
| 5.4 机构科研力评价的分析工具 | 第79-83页 |
| 5.4.1 分析工具 Incites | 第79-82页 |
| 5.4.2 分析工具 TDA | 第82-83页 |
| 5.5 本章小结 | 第83-85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85-87页 |
| 6.1 研究成果总结 | 第85-86页 |
| 6.2 未来研究展望 | 第86-87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7-91页 |
| 致谢 | 第91-92页 |
|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| 第92-9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