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生物论文

中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

中文摘要第1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1 研究背景第12-15页
   ·科学史教育在全世界成为一种潮流第12页
   ·我国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和公众的科学素养不容乐观第12-13页
   ·我国的课程改革的客观要求第13-14页
   ·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14页
   ·进行生命科学史教育是生物学学科的内在要求第14-15页
2 理论探讨第15-31页
   ·概念的界定第15-19页
     ·科学史的概念及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教育的概念第16页
     ·科学素养的概念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生物科学素养第17-18页
     ·探究及探究教学的含义第18-19页
   ·理论基础第19-23页
     ·建构主义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认知学习理论第20-21页
     ·科学认识论理论第21页
     ·人本主义心理学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创新教育理论第22页
     ·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第22-23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教育的依据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紧扣课程标准第23-24页
     ·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第24页
     ·在教学上具有可操作性第24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的教育功能第24-31页
     ·增加生物科学的故事性和趣味性,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24页
     ·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研究方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第25-26页
     ·培养学生坚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科学精神第26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有民族精神教育的作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·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第27页
     ·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第27-28页
     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第28页
     ·树立全面而准确的科学家的形象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培养学生的历史感和批判精神第29页
     ·打破文理隔阂,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到一起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第30-31页
3 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方法第31-33页
   ·研究的目的第31页
   ·研究的意义第31-32页
     ·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第31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1页
     ·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完善利用生命科学史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体系第32页
   ·研究的方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文献法第32页
     ·问卷法第32页
     ·访谈法第32页
     ·哲学思辨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案例分析法第33页
4 科学史的研究现状的分析第33-47页
   ·国外研究现状第33-35页
   ·国内研究现状第35-36页
   ·中国生命科学史的内容及教学研究的应用现状第36-39页
     ·我国古代的生物成就第37页
     ·我国当代的生物学成就第37-38页
     ·中国生命科学史的研究存在着研究着的极端化趋势第38页
     ·利用中国生命科学史开展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第38-39页
   ·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原因分析第39-42页
     ·对生命科学史的教育价值认识不足第39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的内容开发得不够第39-40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的内容缺乏多角度的整合第40页
     ·缺乏具有实践意义的生命科学史教学模式和方法第40页
     ·教师对将生命科学史应用于探究教学的实践不到位第40页
     ·现有教学条件的约束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教育改革的要求与高考评价的矛盾突出第41-42页
   ·高中生命科学史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第42-47页
5 中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确立及实施第47-63页
   ·教材中涉及到的生命科学史的内容概括第47-49页
   ·中学生命科学史内容的类型第49-51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发展史第49-50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家生平故事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生物学认知和思想史第51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内容的形态转化第51页
   ·内容的来源与形式第51-55页
     ·纸质媒体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影视与电子媒体第54页
     ·科普网站第54-55页
   ·具体生命科学史内容的筛选步骤第55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的教学原则第55-59页
     ·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第55页
     ·问题性原则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学生发展性原则第56页
     ·体验探究过程的原则第56-57页
     ·指导性与开放性相结合的原则第57-58页
     ·活动性原则第58页
     ·情境性原则第58页
     ·反思性原则第58-59页
   ·主要课堂方法第59-60页
     ·讲述法第59页
     ·对话法第59-60页
   ·主要课外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·生物科学史专题讲座第60-61页
     ·组织兴趣活动小组第61页
     ·课外阅读第61页
     ·通过习题来扩展第61-62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教育对教师的要求第62-63页
   ·基于计算机与网络的中学生物学生命科学史的教育第63页
6 生命科学史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构第63-81页
   ·教学模式的定义第63-64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示意图第64页
   ·利用生物科学史组织探究教学的教学模式的含义第64-65页
   ·该教学模式主要目标第65页
   ·该模式的基本步骤第65-66页
     ·教师创设问题情境,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第65页
     ·提出假设并设计验证方案第65-66页
     ·进行真实实验或模拟实验第66页
     ·根据结果重新设计实验或做出结论并进行反思第66页
   ·对该模式大具体使用的变通的说明第66-67页
     ·完整环节探究第66-67页
     ·部分环节探究第67页
     ·单一环节探究第67页
   ·生命科学史内容的教学策略第67-72页
     ·课堂教学的准备策略第67-68页
     ·生命科学史的课堂应用策略第68-70页
     ·探究式学习的引导策略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师生互动的策略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教学评价策略第72页
   ·生物科学史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第72-81页
     ·案例一:《新陈代谢与酶》的模式应用第73-75页
     ·案例二:《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》的模式应用第75-76页
     ·案例三: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》的模式应用第76-78页
     ·案例四:《摩尔根果蝇实验》的模式应用第78-81页
7 结果与结论分析第81-82页
   ·基本结论第81页
   ·广大师生与课程专家的反馈信息第81页
   ·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面第81-82页
注释第82-87页
参考文献第87-88页
附录Ⅰ第88-91页
致谢第91-92页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中学生数学直觉思维障碍调查及其教学研究
下一篇:高中生生物学学习心理的优化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