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1 引言 | 第11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电气化铁路电磁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4-15页 |
2 大胜关桥交直流电气化铁路概况 | 第15-31页 |
2.1 大胜关桥交直流线路分布 | 第15-18页 |
2.1.1 大胜关长江大桥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2 大胜关桥交直流线路平面布置 | 第16-17页 |
2.1.3 交直流牵引变电所位置 | 第17-18页 |
2.2 高铁交流牵引供电系统 | 第18-22页 |
2.2.1 南京南牵引变电所 | 第18-20页 |
2.2.2 交流牵引网 | 第20-22页 |
2.3 宁和城际直流牵引供电系统 | 第22-25页 |
2.3.1 供电方式 | 第22-23页 |
2.3.2 直流牵引网 | 第23-24页 |
2.3.3 35kV环网电缆 | 第24-25页 |
2.4 大胜关桥高铁对直流系统电磁影响机理 | 第25-30页 |
2.4.1 感应电压产生的原因 | 第25-26页 |
2.4.2 感应电压影响因素 | 第26-28页 |
2.4.3 感应电压的危害 | 第28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3 大胜关桥高铁对城轨电磁影响仿真分析 | 第31-51页 |
3.1 等值电路模型与参数设置 | 第31-34页 |
3.1.1 交直流牵引供电系统等值电路模型 | 第31-34页 |
3.1.2 仿真参数设置 | 第34页 |
3.2 纵向感应电动势仿真结果 | 第34-42页 |
3.2.1 单车运行工况 | 第34-38页 |
3.2.2 高铁T-R短路情况 | 第38-40页 |
3.2.3 不同运行工况下感应电压与感应电流最大值统计 | 第40-42页 |
3.3 静电感应电压仿真结果 | 第42-43页 |
3.4 架空地线屏蔽效果仿真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4.1 纵向感应电动势屏蔽效果 | 第43-44页 |
3.4.2 静电感应电压屏蔽效果 | 第44-45页 |
3.5 钢桁架屏蔽效果仿真分析 | 第45-49页 |
3.5.1 仿真软件介绍 | 第45页 |
3.5.2 建模与仿真 | 第45-46页 |
3.5.3 仿真结果 | 第46-4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1页 |
4 大胜关桥电磁影响测试分析 | 第51-61页 |
4.1 测试方案 | 第51-53页 |
4.1.1 南京南牵引变电所测试 | 第51-52页 |
4.1.2 直流牵引网感应电压测试 | 第52-53页 |
4.2 纵向感应电动势测试结果 | 第53-58页 |
4.2.1 纵向感应电动势 | 第53-57页 |
4.2.2 现场测试结果与仿真对比分析 | 第57-58页 |
4.3 电磁影响评估 | 第58-6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5 保证运行和检修安全的技术措施 | 第61-67页 |
5.1 直流电气化铁道感应电压吸收装置 | 第61-66页 |
5.1.1 感应电压吸收装置构造 | 第61-62页 |
5.1.2 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工作原理 | 第62-63页 |
5.1.3 感应电压吸收装置参数设计 | 第63-66页 |
5.2 保证运行安全的技术措施 | 第66页 |
5.3 保证检修安全的措施 | 第66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6-67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
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1-75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