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0页 |
1.2 盾构施工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5页 |
1.2.1 盾构施工扰动机理研究 | 第10-12页 |
1.2.2 地层适配性研究 | 第12页 |
1.2.3 盾构机掘进参数适配性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4 掘进参数间关系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5 盾构施工数值模拟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3 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| 第15-16页 |
1.4 研究思路 | 第16-17页 |
2 区间盾构机选型及参数估计 | 第17-32页 |
2.1 工程概况 | 第17页 |
2.2 盾构机选型 | 第17-22页 |
2.2.1 选型依据原则 | 第17-18页 |
2.2.2 盾构机选型流程 | 第18-19页 |
2.2.3 基本功能要求 | 第19页 |
2.2.4 盾构机类型的确定 | 第19-22页 |
2.3 盾构机参数的估算 | 第22-31页 |
2.3.1 盾构机基本参数的估算 | 第23-24页 |
2.3.2 盾构推力的估算 | 第24-27页 |
2.3.3 刀盘扭矩的估算 | 第27-29页 |
2.3.4 盾构功率的估算 | 第29-30页 |
2.3.5 同步注浆能力的估算 | 第30-3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1-32页 |
3 盾构主要掘进参数的优选及有限元计算工况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2-39页 |
3.1 正交试验设计步骤 | 第32-33页 |
3.1.1 正交试验设计方法简介 | 第32页 |
3.1.2 正交试验设计的基本步骤 | 第32-33页 |
3.2 盾构主要掘进参数正交试验水平的确定 | 第33-37页 |
3.2.1 掌子面土舱压力 | 第34-36页 |
3.2.2 壁后注浆压力 | 第36-37页 |
3.2.3 盾构掘进速度 | 第37页 |
3.3 盾构主要掘进参数有限元计算工况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7-38页 |
3.3.1 正交表的确定 | 第37-38页 |
3.3.2 有限元计算工况正交试验设计 | 第3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4 盾构穿越房屋建筑群掘进参数试验数值模拟分析 | 第39-62页 |
4.1 工程概况 | 第39页 |
4.2 FLAC~(3D)对盾构掘进过程的模拟 | 第39-44页 |
4.2.1 计算模型尺寸与网格的确定 | 第40-41页 |
4.2.2 主要掘进参数在数值模拟中的实现 | 第41-42页 |
4.2.3 材料性态的模拟 | 第42-43页 |
4.2.4 初始条件与开挖模拟工况 | 第43-44页 |
4.2.5 模拟计算步骤 | 第44页 |
4.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| 第44-56页 |
4.3.1 应力场分析 | 第44-48页 |
4.3.2 位移场分析 | 第48-51页 |
4.3.3 各工况监测点比较 | 第51-56页 |
4.4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| 第56-60页 |
4.4.1 直观分析 | 第56-58页 |
4.4.2 方差分析 | 第58-6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0-62页 |
5 盾构机穿越关键地段的掘进参数统计分析 | 第62-74页 |
5.1 穿越关键地段掘进参数统计 | 第62-71页 |
5.1.1 不同施工条件划分沿线关键地段 | 第62-63页 |
5.1.2 穿越密集房屋建筑群参数统计 | 第63-65页 |
5.1.3 穿越江河湖泊富水地质参数统计 | 第65-67页 |
5.1.4 地层不整合接触带掘进参数统计 | 第67-69页 |
5.1.5 不同风化程度基岩段掘进参数统计 | 第69-71页 |
5.2 盾构掘进主要参数与地层稳定性关系分析 | 第71-73页 |
5.2.1 掘进模式的选择 | 第71-72页 |
5.2.2 土舱压力的确定 | 第72页 |
5.2.3 刀盘转速的确定 | 第72页 |
5.2.4 推进速度的控制 | 第72-73页 |
5.2.5 出渣量控制 | 第73页 |
5.2.6 同步注浆与注浆压力调整 | 第73页 |
5.3 本章结论 | 第73-74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74-76页 |
6.1 结论 | 第74页 |
6.2 展望 | 第74-7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6-8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目录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