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导论 | 第8-13页 |
一、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| 第8-10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一)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0-11页 |
(二)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三、研究方法 | 第11-13页 |
(一)文献研究法 | 第12页 |
(二)实证研究法 | 第12-13页 |
第一章 人民调解概述 | 第13-25页 |
一、人民调解的概念及特征 | 第13-15页 |
(一)人民调解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(二)人民调解的特征 | 第14-15页 |
二、人民调解的工作原则和功能 | 第15-19页 |
(一)人民调解的工作原则 | 第15-18页 |
(二)人民调解的功能 | 第18-19页 |
三、人民调解的历史脉络 | 第19-22页 |
(一)人民调解的渊源 | 第20页 |
(二)人民调解的萌芽 | 第20-21页 |
(三)人民调解的产生与发展 | 第21-22页 |
四、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区别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的一个现实考察 | 第25-40页 |
一、贵州省凤冈县人民调解概述 | 第25-31页 |
(一)凤冈县人民调解概况 | 第25-29页 |
(二)凤冈县人民调解的有益探索 | 第29-31页 |
二、从凤冈县人民调解看当前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1-38页 |
(一)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不高 | 第32-35页 |
(二)人民调解经费不足 | 第35-36页 |
(三)人民调解范围界定不清 | 第36-38页 |
三、制约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的主要原因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完善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的对策探讨 | 第40-52页 |
一、完善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的意义 | 第40-45页 |
(一)完善西部农村人民调解,是对我国优秀传统调解文化的传承 | 第41-42页 |
(二)完善西部农村人民调解,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体现 | 第42-43页 |
(三)完善西部农村人民调解,是维护社会稳定,促进社会和谐的现实需要 | 第43页 |
(四)完善西部农村人民调解,有利于建立西部农村多元化的纠纷解决机制 | 第43-44页 |
(五)完善西部农村人民调解,有利于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| 第44-45页 |
二、完善我国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的途径探讨 | 第45-52页 |
(一)优化农村人民调解组织,提高人民调解员业务素质 | 第45-47页 |
(二)增加对西部农村人民调解经费的投入 | 第47-49页 |
(三)明确人民调解的适用范围 | 第49-50页 |
(四)加大宣传力度,重塑人民调解应有的地位 | 第50-51页 |
(五)充分动员社会其他力量参与人民调解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