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10-22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9页 |
1.3.1 国外研究动态 | 第12-15页 |
1.3.2 国内研究动态 | 第15-19页 |
1.3.3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| 第19页 |
1.4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4.1 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20-21页 |
1.5 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2-27页 |
2.1 审计委员会 | 第22-23页 |
2.1.1 审计委员会制度 | 第22页 |
2.1.2 审计委员会职能 | 第22-23页 |
2.2 会计稳健性 | 第23-27页 |
2.2.1 会计稳健性的涵义 | 第23-24页 |
2.2.2 会计稳健性的衡量 | 第24-27页 |
第三章 审计委员会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| 第27-31页 |
3.1 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稳健性 | 第27页 |
3.2 公司治理理论与会计稳健性 | 第27-28页 |
3.3 研究假设 | 第28-31页 |
3.3.1 审计委员会的组织特征与会计稳健性 | 第28-29页 |
3.3.2 审计委员会的社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 | 第29页 |
3.3.3 审计委员会的履职特征与会计稳健性 | 第29-31页 |
第四章 审计委员会对会计稳健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| 第31-45页 |
4.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及变量定义 | 第31-32页 |
4.1.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| 第31页 |
4.1.2 变量定义 | 第31-32页 |
4.2 模型构建 | 第32-33页 |
4.3 实证研究 | 第33-45页 |
4.3.1 描述性统计 | 第33-34页 |
4.3.2 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稳健性的回归分析 | 第34-45页 |
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| 第45-48页 |
5.1 研究结论 | 第45-46页 |
5.2 完善审计委员会的建议 | 第46-47页 |
5.2.1 重新定位审计委员会,合理设置其组织结构 | 第46页 |
5.2.2 规范审计委员会运行机制 | 第46-47页 |
5.2.3 提高审计委员会履职能力 | 第47页 |
5.3 论文的局限性 | 第47-4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8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