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绪论 | 第10-24页 |
1.1 热电效应及其原理 | 第10-12页 |
1.1.1 Seebeck效应 | 第10-11页 |
1.1.2 Peltier效应 | 第11页 |
1.1.3 Thomson效应 | 第11-12页 |
1.1.4 Seebeck系数、Peltier系数和Thomson系数之间的关系 | 第12页 |
1.2 热电效应的应用 | 第12-14页 |
1.2.1 温差发电器 | 第13页 |
1.2.2 制冷器 | 第13-14页 |
1.3 热电性能的物理参数 | 第14-17页 |
1.3.1 塞贝克系数 | 第14-15页 |
1.3.2 电导率 | 第15-16页 |
1.3.3 热导率 | 第16-17页 |
1.4 热电性能的优化 | 第17-18页 |
1.4.1 优化载流子浓度 | 第17-18页 |
1.4.2 降低材料的热导率 | 第18页 |
1.5 热电材料的研究现状 | 第18-22页 |
1.6 研究课题的提出 | 第22-23页 |
1.7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 | 第23-24页 |
2 样品制备的方法及表征方法 | 第24-28页 |
2.1 制备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2 表征方法 | 第25页 |
2.2.1 物相表征 | 第25页 |
2.2.2 形貌表征 | 第25页 |
2.3 热电性能的测试 | 第25-28页 |
2.3.1 电性能测试 | 第25-26页 |
2.3.2 热性能测试 | 第26-28页 |
3 水热法制备Cu_(2-x)Se及其热电性能的研究 | 第28-38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实验过程 | 第28-29页 |
3.3 水热法合成Cu_(2-x)Se纳米粉体 | 第29-30页 |
3.4 对Cu_(2-x)Se块体热电性能的研究 | 第30-37页 |
3.4.1 热压温度对Cu_(2-x)Se块体形貌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3.4.2 热压温度对Cu_(2-x)Se块体热电性能的影响 | 第32-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4 Cu_(2-x)Se弥散对Bi_2Sr_2Co_2O_y和Bi_2Ba_2Co_2O_y热电性能的影响 | 第38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38页 |
4.2 Cu_(2-x)Se弥散对Bi_2Sr_2Co_2O_y热电性能的影响 | 第38-45页 |
4.2.1 实验过程 | 第38-39页 |
4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39-45页 |
4.3 Cu_(2-x)Se弥散对Bi_2Ba_2Co_2O_y热电性能的影响 | 第45-52页 |
4.3.1 实验过程 | 第45-46页 |
4.3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6-5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5 Cu_(2-x)Se弥散对Bi_(1.8)Na_(0.2)Sr_2Co_2O_y和Bi_(1.975)Na_(0.025)Ba_2Co_2O_y电输运性能的影响 | 第54-67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Cu_(2-x)Se弥散对Bi_(1.8)Na_(0.2)Sr_2Co_2O_y电输运性能的影响 | 第54-60页 |
5.2.1 实验过程 | 第54-55页 |
5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5-60页 |
5.3 Cu_(2-x)Se弥散对Bi_(1.975)Na_(0.025)Ba_2Co_2O_y电输运性能的影响 | 第60-65页 |
5.3.1 实验过程 | 第60页 |
5.3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60-65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6 结论和展望 | 第67-71页 |
6.1 结论 | 第67-69页 |
6.2 展望 | 第69-7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1-77页 |
个人简历及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