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麦论文--小麦论文

转W23基因小麦株系的抗旱性鉴定

摘要第6-8页
ABSTRACT第8-9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-21页
    1.1 引言第12页
    1.2 作物抗旱性研究进展第12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作物抗旱相关的形态特征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作物抗旱相关的生理特性第14-18页
    1.3 抗逆相关的 DREB 类转录因子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抗逆相关 DREB 转录因子结构特征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转录因子基因在作物抗逆基因工程中的应用第19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目的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0-21页
第二章 转 W23 小麦株系苗期抗旱性鉴定第21-37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方法第21-23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2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转基因植株 PCR 检测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PEG 干旱胁迫对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影响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PEG 干旱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PEG 干旱胁迫对蒸腾速率的影响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PEG 干旱胁迫对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PEG 干旱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PEG 干旱胁迫对根系特征参数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PEG 干旱胁迫对地上部分、根系生物量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PEG 干旱胁迫对单株总叶面积的影响第29-34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转基因小麦苗期的抗旱性与生理代谢的关系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转基因小麦苗期的抗旱性与根系生长指标的关系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转基因小麦苗期的抗旱性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第36-37页
第三章 转 W23 小麦株系成株期抗旱性鉴定第37-53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材料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方法第37-38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38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不同水分胁迫对水分生理参数的影响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不同水分胁迫对光合速率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不同水分胁迫对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不同水分胁迫对农艺性状表现的影响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不同水分胁迫对产量及抗旱指数的影响第44-48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转基因小麦成株期的抗旱性与生理代谢的关系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转基因小麦成株期的抗旱性与农艺性状、产量指标的关系第51-53页
第四章 结论第53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1页
致谢第61-62页
作者简介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簇毛麦新型HMW-GS的序列分析及加工品质效应鉴定
下一篇:源于华山新麦草抗小麦条锈病基因的遗传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