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结构论文--特种结构论文--抗震动结构、防灾结构论文--耐震、隔震、防爆结构论文

新型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页
第1章 绪论第10-22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的防屈曲支撑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优点和缺点第14-15页
    1.3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的研究进展第15-20页
    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-22页
第2章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介绍及设计理论第22-36页
    2.1 引言第22页
    2.2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构造第22-24页
    2.3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力学性能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工作原理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恢复力模型第27-28页
    2.4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稳定计算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弹簧的稳定计算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内芯板的稳定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支撑连接段的稳点计算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间隙的计算第32-34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4-36页
第3章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数值模拟分析第36-52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6页
    3.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6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钢材的本构模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防屈曲支撑的设计参数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边界条件及荷载的确定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接触作用的设定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网格划分及单元选取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加载方式第43-44页
    3.3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4-45页
    3.4 构件因素对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性能影响第45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约束刚度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间隙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摩擦力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弹簧刚度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50-52页
第4章 自复位防屈曲支撑的抗震性能分析第52-64页
    4.1 SAP2000概述第52-54页
    4.2 算例简介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模型建立第55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模型自然条件第57页
    4.3 Pushover静力非线性分析第57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基底-剪力分析结果第57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各种地震情况下层间位移情况第60-61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1-64页
结论与展望第64-66页
    结论第64-65页
    展望第65-66页
致谢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2页
作者简介第72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第72-73页

论文共7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共享交通空间景观规划设计初探
下一篇:近断层地震作用下隔震结构的损伤模式与控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