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法学各部门论文--刑法论文

论危险犯中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定性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第1章 引言第8-1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
    1.2 文献综述第8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方法第10页
    1.4 结构安排第10-11页
第2章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界定第11-18页
    2.1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含义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“危险犯”的含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“自动解除”的含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“危险状态”的含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含义第14-15页
    2.2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特征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时间的特定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自动性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有效性第15-16页
    2.3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类型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自动解除具体危险状态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自动解除抽象危险状态第17-18页
第3章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定性的理论争议及评析第18-27页
    3.1 争议观点归纳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危险犯既遂说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危险犯中止说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实害犯中止说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危险犯的结果加重犯中止说第21页
    3.2 争议观点评析第21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危险犯既遂说之评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危险犯中止说之评析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实害犯中止说之评析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危险犯的结果加重犯中止说之评析第25-27页
第4章 自动解除危险状态的性质确定之我见第27-39页
    4.1 定性的理论根据第27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犯罪停止形态的相互排斥性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危险犯既遂的界定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犯罪中止的成立条件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危险犯与相应实害犯的关系第32-34页
    4.2 定性的标准及其展开第34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定性的标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定性的具体展开第35-39页
结语第39-40页
参考文献第40-43页
致谢第43-44页
攻读硕士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第44页

论文共4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两岸政府采购救济机制比较研究
下一篇:湖南省公安机关适用非法经营罪的偏差问题及对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