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6-8页 |
英文摘要 | 第8-9页 |
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| 第10-11页 |
前言 | 第11-13页 |
1 大学生同辈压力量表修订 | 第13-17页 |
1.1 研究目的 | 第13页 |
1.2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3 大学生同辈压力问卷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| 第13-17页 |
2 量表的信效度评价 | 第17-21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17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2.3 问卷的信度 | 第20页 |
2.4 问卷的效度 | 第20-21页 |
3 同辈压力的现况调查 | 第21-39页 |
3.1 大学生同辈压力的认知调查 | 第21-23页 |
3.2 大学生同辈压力的量表测量结果 | 第23-39页 |
4 讨论 | 第39-43页 |
4.1 大学生同辈压力量表修订的讨论 | 第39页 |
4.2 大学生同辈压力量表的验证 | 第39-40页 |
4.3 大学生同辈压力的现况 | 第40-41页 |
4.4 本研究的不足 | 第41-43页 |
5 结论 | 第43-44页 |
5.1 修订的大学生同辈压力量表有比较好的信效度 | 第43页 |
5.2 大学生自我感知的同辈压力程度并不高 | 第43页 |
5.3 大学生感受到同辈压力的强度较低,且主要是积极正向的压力 | 第43页 |
5.4 大学生性别、体重、家庭教养方式不同,同辈压力感受不同 | 第43页 |
5.5 大学生其他分组现况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8页 |
综述 | 第48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附录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