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建筑设计论文--民用建筑论文--居住建筑论文--传统住宅(民居)论文

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更新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-5页
1 绪论第9-15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水平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
    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主要工作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主要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5 论文框架第14-15页
2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现状第15-37页
    2.1 石窑民居的自然及社会环境分析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冀中南地区的自然环境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冀中南地区的社会条件第18-19页
    2.2 典型村落选取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基本状况调查第20页
    2.4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演进调查第20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1909 以前(百年老宅)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1909 年—1949 年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1949 年—1978 年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1978 年以后第23-28页
    2.5 室内物理环境调查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声环境调查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光环境调查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热环境调查第29-31页
    2.6 能源、资源消耗及利用调查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能源消耗情况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资源消耗情况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资源和能源的利用调查第34-35页
    2.7 使用者的意愿调查第35页
    2.8 本章小结第35-37页
3 冀中南地区与陕北地区窑洞民居地域性特征比较第37-51页
    3.1 传统石窑民居受地域性特征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 3.2 传统石窑民居的单体比较第37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陕北地区石窑单体特征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冀中南地区石窑单体特征第38-42页
    3.3 陕北与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营造技术比较第42-45页
    3.4 石窑民居的院落空间形态比较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陕北地区石窑的空间形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冀中南地区石窑院落空间形态第46-48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48-51页
4 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的更新与发展策略第51-77页
    4.1 石窑民居存在的问题及困境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观念的改变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空间狭小、功能分区混乱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室内采光不均匀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夏季室内潮湿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资源和能源消耗严重第52-53页
    4.2 借鉴陕北地区传统窑居建筑更新与发展经验第53-54页
    4.3 既有石窑民居的改进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平面布局的改进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围护结构的改进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物理环境的改善第56-57页
    4.4 新建石窑民居的更新方案第57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平面功能布局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适宜当地的营造技术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围护结构的改进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物理环境改善第64-66页
    4.5 石窑民居模拟分析第66-7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采光模拟第66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热环境模拟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通风模拟第73-75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5-77页
5 结论和展望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83页
图目录第83-85页
表目录第85-87页
附表一:冀中南地区石窑民居现状调查问卷第87-91页
附录: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91页

论文共9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核电站水下爬行机器人控制系统研究
下一篇:基于PLC的冷凝燃气锅炉供热系统的研究与实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