乡镇公务员敬业度研究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8页 |
一、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二、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(一) 理论意义 | 第11页 |
(二) 实践意义 | 第11-12页 |
三、 研究评述 | 第12-18页 |
(一) 国外敬业度相关研究及评述 | 第12-14页 |
(二) 国内敬业度的相关研究及评述 | 第14-15页 |
(三) 公务员敬业度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页 |
(四)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5-18页 |
第一章 研究设计 | 第18-22页 |
一、 研究目的 | 第18页 |
二、 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三、 研究对象 | 第18页 |
四、 研究工具 | 第18-19页 |
五、 统计工具 | 第19页 |
六、 研究假设 | 第19页 |
七、 研究思路 | 第19-22页 |
第二章 乡镇公务员敬业度实证分析 | 第22-34页 |
一、 基本情况介绍 | 第22页 |
二、 数据分析 | 第22-34页 |
(一) 问卷调查情况 | 第22页 |
(二) 乡镇公务员敬业度现状 | 第22-31页 |
(三) 数据结果分析 | 第31-32页 |
(四) 讨论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提高乡镇公务员敬业度的对策分析 | 第34-38页 |
一、 个人特征 | 第34-35页 |
(一) 客观评价自我,不要好高骛远 | 第34页 |
(二) 加强行政道德建设,提高个人修养 | 第34-35页 |
二、 工作特征 | 第35页 |
(一) 加强工作激励,创造良好工作氛围 | 第35页 |
(二) 改善工作条件,营造和谐工作环境 | 第35页 |
三、 组织因素 | 第35-36页 |
(一) 合理调整薪酬水平,发挥激励作用 | 第35-36页 |
(二) 适当授权,倡导人本文化 | 第36页 |
四、 社会因素 | 第36-38页 |
(一) 通过社会舆论宣传敬业精神 | 第36-37页 |
(二) 通过政策法规监督激励行为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38-40页 |
一、 本文研究结论 | 第38页 |
二、 本研究的创新成果 | 第38-39页 |
(一) 研究对象 | 第38-39页 |
(二) 研究工具 | 第39页 |
三、 本研究的局限性 | 第39页 |
(一) 研究内容不足 | 第39页 |
(二) 结果有待验证检验 | 第39页 |
四、 研究展望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附录 | 第42-46页 |
后记 | 第46-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