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缩略词表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1页 |
1 鸭疫里默氏菌命名及病原学 | 第12页 |
2 鸭疫里默氏菌血清型及流行性 | 第12-13页 |
3 鸭疫里默氏菌毒力因子研究 | 第13-14页 |
4 Ⅸ型分泌系统研究概述 | 第14-19页 |
4.1 Type Ⅸ分泌系统的发现 | 第14-16页 |
4.2 Type Ⅸ分泌系统各组分特点 | 第16页 |
4.3 Type Ⅸ分泌系统分泌蛋白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4.4 Type Ⅸ分泌系统的功能 | 第17-19页 |
4.5 Type Ⅸ分泌系统部分组分作用模型 | 第19页 |
5 问题与展望 | 第19-20页 |
6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试验研究 | 第21-51页 |
1 材料 | 第21-25页 |
1.1 菌株及载体 | 第21页 |
1.2 实验动物 | 第21页 |
1.3 主要试剂配制及操作 | 第21-23页 |
1.4 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3-24页 |
1.5 引物 | 第24页 |
1.6 分析软件 | 第24-25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5-35页 |
2.1 鸭疫里默氏菌gld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25页 |
2.2 鸭疫里默氏菌CH-1株gldK基因缺失株构建 | 第25-30页 |
2.3 鸭疫里默氏菌CH-1株gldK基因回补株的构建 | 第30-32页 |
2.4 鸭疫里默氏菌gldK基因的功能研究 | 第32-35页 |
3 结果 | 第35-48页 |
3.1 gldK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| 第35-36页 |
3.2 gldK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| 第36-40页 |
3.3 gldK基因回补株的构建 | 第40-43页 |
3.4 gldK基因功能研究 | 第43-48页 |
4 讨论 | 第48-50页 |
5 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