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部分缩写及符号说明 | 第8-12页 |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| 第12-23页 |
1. 鸭瘟病毒 | 第12-14页 |
1.1. 鸭瘟病毒结构 | 第12页 |
1.2. 鸭瘟病毒的生命周期 | 第12-14页 |
2. 疱疹病毒US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研究进展 | 第14-17页 |
2.1. 疱疹病毒US5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2. gJ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| 第15页 |
2.3. US5基因编码蛋白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2.4. 展望 | 第16-17页 |
3. 细菌人工染色体与λ-Red基因重组技术概述 | 第17-18页 |
3.1. 细菌人工染色体系统(BAC) | 第17页 |
3.2. 细菌人工染色体的应用 | 第17页 |
3.3. 基于BAC的基因修饰技术: λ-Red重组技术 | 第17-18页 |
4. α-疱疹病毒抗凋亡基因研究 | 第18-22页 |
4.1. 细胞感染蛋白22(ICP22)抗凋亡作用 | 第18页 |
4.2. 细胞感染蛋白27(ICP27)抗凋亡作用 | 第18-19页 |
4.3. Us3基因抗凋亡作用 | 第19-21页 |
4.4. Us5基因抗凋亡作用 | 第21页 |
4.5. 潜伏相关转录物(LAT)抗凋亡作用 | 第21-22页 |
4.6. 展望 | 第22页 |
5. 选题目的与意义 | 第22-23页 |
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| 第23-57页 |
第一章 鸭瘟病毒US5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| 第23-47页 |
1. 试验材料 | 第23-25页 |
1.1. 毒株与鸭胚 | 第23页 |
1.2. 菌株与质粒 | 第23页 |
1.3. 引物 | 第23-24页 |
1.4. 实验试剂及耗材 | 第24页 |
1.5. 实验主要试剂与配置 | 第24-25页 |
1.6. 仪器设备 | 第25页 |
2. 试验方法 | 第25-36页 |
2.1. DPV CHv-BAC-ΔUS5重组病毒的构建 | 第25-30页 |
2.2. DPV CHv-BAC-US5R重组病毒的构建 | 第30-36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36-46页 |
3.1. DPV CHv-BAC-ΔUS5重组病毒的构建 | 第36-40页 |
3.2. DPV CHv-BAC-US5R重组病毒的构建 | 第40-46页 |
4. 讨论 | 第46-47页 |
第二章 鸭瘟病毒gJ基因缺失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的探究 | 第47-57页 |
1. 试验材料 | 第47-48页 |
1.1. 毒株 | 第47页 |
1.2. 凋亡检测引物 | 第47页 |
1.3. 实验试剂及耗材 | 第47页 |
1.4. 实验主要试剂与仪器 | 第47-48页 |
2. 实验方法 | 第48-51页 |
2.1. 病毒滴度测定(TCID_(50)法) | 第48页 |
2.2. 一步生长曲线 | 第48页 |
2.3. 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 | 第48-49页 |
2.4. 病毒透射电镜观察 | 第49页 |
2.5. 凋亡相关因子转录检测 | 第49-51页 |
3. 实验结果 | 第51-55页 |
3.1. 一步生长曲线测定 | 第51-52页 |
3.2. 病毒在细胞间的传递 | 第52-53页 |
3.3. 病毒透射电镜观察 | 第53-54页 |
3.4. 凋亡相关因子转录检测 | 第54-55页 |
4. 讨论 | 第55-57页 |
第三部分 全文总结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9页 |
致谢 | 第69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