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7页 |
一、选题缘起 | 第11-14页 |
(一) 新课程背景下的"教学"新视角 | 第11-12页 |
(二)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三)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关注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必要性 | 第13-14页 |
二、概念界定 | 第14-15页 |
三、学术回顾 | 第15-16页 |
(一) 文献综述 | 第15-16页 |
(二)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页 |
四、理论与方法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概念与表征 | 第17-21页 |
一、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概念 | 第17页 |
二、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生态表现 | 第17-19页 |
1.互动需求启动阶段——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质疑 | 第18页 |
2.互动需求的辐射阶段——师生群体间的自然联动 | 第18页 |
3.互动需求的情感融合阶段——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真情感动 | 第18-19页 |
4.互动需求的精神交流阶段——师生多元价值观的激烈碰撞 | 第19页 |
三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实质 | 第19-21页 |
1.学生主体意识的苏醒 | 第19-20页 |
2.课堂平等对话的发生 | 第20页 |
3.师生学习共同体的构建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1-29页 |
一、学生的互动需求现状与特点 | 第21-22页 |
1.面面相觑"零需求" | 第21页 |
2.众口一词"假需求" | 第21-22页 |
3.话语失衡"藏需求" | 第22页 |
4.蜻蜓点水"浅需求" | 第22页 |
二、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因素分析 | 第22-29页 |
1.互动组织者的影响 | 第25-27页 |
2.互动内容的影响 | 第27-28页 |
3.互动环境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4.学生自身的因素 | 第29页 |
第三章 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互动需求生成的策略 | 第29-42页 |
一、学生主体的教育理念——使师生悄然相遇 | 第29-31页 |
1.被无视的"我与你"的关系 | 第29-31页 |
2.课堂互动——使师生相遇 | 第31页 |
二、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——在课堂互动中展现自我 | 第31-32页 |
1.学习认知方面 | 第31-32页 |
2.情感体验方面 | 第32页 |
3.自我评价方面 | 第32页 |
三、互动内容的精心设计——在情境中获得意义 | 第32-36页 |
1.贴近学生实际,立足真实起点 | 第32-34页 |
2.创设互动情境,激发学生兴趣 | 第34-36页 |
四、互动时机的即时掌控——将互动推向深远 | 第36-38页 |
1.互动时机意识的确立 | 第36-37页 |
2.互动时机的把握 | 第37-38页 |
五、互动环境的潜移默化——润泽温馨的课堂氛围 | 第38-40页 |
1.背造润泽、自然的课堂环境 | 第38-39页 |
2.借助媒体烘托,创设宽松的课堂情境 | 第39页 |
3.新型教师形象,传达和谐安全的情感 | 第39-40页 |
六、互动过程的合理调节——优化学生的互动需求 | 第40-42页 |
1.规范互动活动——使互动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 | 第40页 |
2.调控互动方向——使互动始终围绕主题展开 | 第40页 |
3.重视互动评价——激发学生参与互动的能动性 | 第40-42页 |
附录一:教学设计《当我们有了手机之后。。。》 | 第42-45页 |
附录二:2007——2010年教师发表文章汇总一览表 | 第45-46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6-48页 |
后记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