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1 前言 | 第10-13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2 文献综述 | 第13-23页 |
2.1 中职生健康教育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2.1.1 心理健康的概念 | 第13页 |
2.1.2 中职生的心理特点 | 第13-14页 |
2.1.3 中职生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| 第14-16页 |
2.2 心理剧 | 第16-21页 |
2.2.1 心理剧概念及其历史发展 | 第16-18页 |
2.2.2 心理剧理论基础 | 第18-19页 |
2.2.3 心理剧基本框架 | 第19-20页 |
2.2.4 心理剧辅导过程 | 第20页 |
2.2.5 心理剧基本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3 心理剧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| 第21-23页 |
3 研究设计 | 第23-38页 |
3.1 研究目的 | 第23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23页 |
3.3 研究方法 | 第23页 |
3.4 统计方法 | 第23页 |
3.5 研究思路 | 第23-25页 |
3.6 预备研究 | 第25-26页 |
3.6.1 研究对象 | 第25页 |
3.6.2 研究工具 | 第25页 |
3.6.3 研究过程 | 第25-26页 |
3.7 正式研究 | 第26-38页 |
3.7.1 研究对象 | 第26页 |
3.7.2 研究工具 | 第26-27页 |
3.7.3 研究过程 | 第27-28页 |
3.7.4 训练过程设计 | 第28-38页 |
4 研究结果 | 第38-50页 |
4.1 量化研究结果分析 | 第38-40页 |
4.1.1 心理剧干预前,实验组、控制组前测独立样本T检验 | 第38页 |
4.1.2 心理剧干预后,实验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 | 第38-39页 |
4.1.3 心理剧干预后,实验组、控制组的独立样本T检验 | 第39-40页 |
4.1.4 控制组前后测配对样本T检验的研究 | 第40页 |
4.2 心理剧质性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0-50页 |
4.2.1 心理剧训练过程的分享 | 第40-41页 |
4.2.2 心理剧训练过程的分析 | 第41-43页 |
4.2.3 心理剧实施后状况的反馈 | 第43页 |
4.2.4 个人感受评估 | 第43-45页 |
4.2.5 心理剧比赛团体分享活动记录 | 第45-46页 |
4.2.6 观众观看心理剧的反馈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2.7 一个月后的跟踪反馈团体活动评估 | 第48-49页 |
4.2.8 三个月后的追踪评估 | 第49-50页 |
5 讨论 | 第50-54页 |
5.1 心理剧辅导对实验组与控制组组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影响 | 第50页 |
5.2 心理剧辅导提高中职学生自我情绪的把握与掌控能力 | 第50-51页 |
5.3 心理剧辅导有助于提高中职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| 第51页 |
5.4 心理剧辅导提高中职生的适应性能力 | 第51-52页 |
5.5 心理剧辅导有助于中职学生确定学习及目标 | 第52页 |
5.6 心理剧辅导提高中职生的自信心 | 第52页 |
5.7 心理剧辅导提升中职生心理健康的干预的优势与重要意义 | 第52-54页 |
6 结论、建议与不足、展望 | 第54-57页 |
6.1 结论 | 第54页 |
6.2 对中职生进行心理剧辅导的建议 | 第54-55页 |
6.3 不足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4页 |
致谢 | 第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