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历史沿革 | 第9-10页 |
1.2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研究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0页 |
1.2.2 实践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3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1.3.1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3.2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4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5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研究的突破与局限 | 第13-15页 |
1.5.1 突破之处 | 第13-14页 |
1.5.2 研究局限 | 第14-15页 |
第二章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相关理论 | 第15-22页 |
2.1 相关概念的厘定 | 第15-17页 |
2.1.1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的界定 | 第15-16页 |
2.1.2 思想改造的含义 | 第16-17页 |
2.2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| 第17-19页 |
2.2.1 犯罪群体集中性 | 第17-18页 |
2.2.2 犯罪动机突发性 | 第18页 |
2.2.3 犯罪手段暴力性 | 第18页 |
2.2.4 犯罪方式模仿性 | 第18-19页 |
2.3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的思想改造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| 第19-22页 |
2.3.1 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及预防工作的必要性 | 第19-20页 |
2.3.2 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及预防工作的可行性 | 第20-22页 |
第三章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| 第22-29页 |
3.1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中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5页 |
3.1.1 监狱“亚文化”现象导致青少年犯罪行为人交叉感染 | 第22-23页 |
3.1.2 思想改造内容及方式陈旧导致思想改造工作停滞不前 | 第23页 |
3.1.3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自身素质不高导致其排斥思想改造 | 第23-24页 |
3.1.4 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标准不科学导致改造工作落实难 | 第24-25页 |
3.2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发展趋势 | 第25-29页 |
3.2.1 被动改造向主动改造转变的趋势 | 第25-26页 |
3.2.2 “有痕”改造向“无痕”改造转变的趋势 | 第26-27页 |
3.2.3 理性改造向感化改造转变的趋势 | 第27-29页 |
第四章 青少年犯罪行为人思想改造的对策 | 第29-39页 |
4.1 营造良好的教育改造环境 | 第29-31页 |
4.1.1 营造良好的监狱环境 | 第29-30页 |
4.1.2 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| 第30-31页 |
4.1.3 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| 第31页 |
4.2 创新全面的教育改造内容 | 第31-34页 |
4.2.1 先进科学技术与传统理论教育相结合 | 第31-32页 |
4.2.2 心理咨询与个性化教育相结合 | 第32-34页 |
4.2.3 国外先进经验与国内经典理论相结合 | 第34页 |
4.3 成立专业的教育改造队伍 | 第34-36页 |
4.3.1 聘请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 | 第35页 |
4.3.2 制定合理化的队伍管理制度 | 第35-36页 |
4.4 建立科学的教育评估体系 | 第36-39页 |
4.4.1 制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原则 | 第36-37页 |
4.4.2 采用多样的思想教育评估方法 | 第37-39页 |
结论 | 第39-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0-4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42-44页 |
后记 | 第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