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8页 |
一、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(一)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(二)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(一)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(二)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5-16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四、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6-18页 |
(一) 创新点 | 第16页 |
(二) 不足点 | 第16-18页 |
第二章 安徽“政银担”合作项目基本介绍 | 第18-30页 |
一、“政银担”运作模式的特点 | 第18-21页 |
(一) 明确一个定位 | 第18-19页 |
(二) 聚焦一个目标 | 第19页 |
(三) 构建一个体系 | 第19页 |
(四) 建立一个模式 | 第19-21页 |
二、“政银担”项目开展前后对比优势 | 第21-22页 |
三、“政银担”的一般运作流程 | 第22-30页 |
(一) 案例背景 | 第24页 |
(二) 项目调查分析 | 第24-28页 |
(三) 结论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安徽“政银担”合作模式的发展现状 | 第30-38页 |
一、总体情况 | 第30-33页 |
二、合作担保机构情况—以兴泰担保公司为例 | 第33-36页 |
(一) 公司介绍 | 第33-34页 |
(二) 业务开展情况 | 第34-36页 |
三、“税融通”项目情况 | 第36-38页 |
(一) 基本介绍 | 第36-37页 |
(二) 开展情况 | 第37-38页 |
第四章 安徽“政银担”合作模式所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| 第38-43页 |
一、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功能定位不清晰 | 第38-39页 |
二、融资担保机构与银行发展不对等 | 第39-40页 |
三、部分银行参与持续性较弱 | 第40-41页 |
四、代偿补偿制度不完善 | 第41-42页 |
五、“政银担”风险管控能力不强 | 第42-43页 |
第五章 安徽“政银担”合作模式的对策建议 | 第43-51页 |
一、发达国家担保模式的借鉴 | 第43-46页 |
(一) 美国 | 第43-44页 |
(二) 德国 | 第44-45页 |
(三) 日本 | 第45-46页 |
二、对“政银担”合作模式的建议 | 第46-51页 |
(一) 健全融资担保体系 | 第46-47页 |
(二) 提升担保机构自身地位 | 第47页 |
(三) 明确国家财政支持政策 | 第47-48页 |
(四)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| 第48页 |
(五) 增强风险管控能力 | 第48-51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
攻读学位期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6页 |